写照芳华现代语境画家李恩成的百草园
“什么高大的皂荚树,何首乌藤,叫天子,斑蝥,当然也有许多熟识的,如鸣蝉,蟋蟀,蜈蚣,紫红的桑葚等,但都因这篇文章而对它们感到格外亲切。不知从何时起,渐渐在自己的作品中勾画起我的童年记忆,不过不是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而是我家乡的荒园。” 这一段话,出自当代画家李恩成所写的散文集《芳华·故园追忆》里的。品读之余,可知其中所述“家乡的荒园”,即是他童年的乐园,是他艺术的起源。其家乡济南东郊公社冷水沟的田间地头、沟坎埂崖、畦间林中、塘边树下,自然遍生诸多野草杂卉和各种鸟虫鱼虾,他戏耍其中,采摘捕捉,悠哉乐哉,遂形成美好的儿时记忆。这种美好记忆,一直伴随着他的艺术成长和绘事进展。 年从以仙鹤,白鹭、湖石等为题材的创作到故园追忆、故园春梦等营造的庭院水墨作品,再到年以闲花野草及跃动其间的昆虫为创作主题的色彩作品,李恩成不刻意找寻技法与题材,一切缘起于心,自然而然,笔耕不辍,术业专攻,成果不断收获。年李恩成荣获泰山文艺奖;作品《凝翠》获百家金陵画展典藏作品奖,作品《相遇》《徙》《锦绣》入选第五、六、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锦绣》被评为第七届全国画院展进京作品。年作品《滴翠》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需要特别指出,李恩成的作品《芳华》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此图描绘的是旷野里的闲花野草,为人们寻常所见,司空见惯,却被作者从中掘发出一种野逸而清新、灵动而曼妙、纯朴而高华的美感。意象繁多,看似杂乱,实则别有自己独特的章法,画得有条不紊,乱中有序。就在浓淡相间、平中见奇、由近及远的画面空间中,一种勃勃的生机在透发。更在形而上的隐喻意义上,象征着广大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的无私奉献精神。 李恩成是活跃于当今画坛的一位拥有创作实力的优秀花鸟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专职画家、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是带着从正统学院美术教育锻造而出的扎实的绘画功底、现代创造思维和学术研发意识,来稳步推进其创作的。中国画之传统美学精义、书法线性造型、写意水墨肌理和西方现代的几何构成元素、前卫性空间结构理念、抽象特质等,被他巧妙加以融合,而以写意、传神、掇趣为旨归,自成其现代花鸟画新语境。这种新语境,纯粹而唯美,灵秀且率真,氤氲而幻化,新奇又亲和,从而造就了其现代版的带有较高审美标识度的田园风情画。所成艺术文本,可视为有意味的形式和有形式的意味之完美结合体,一展其现代气质、现代美感、现代风格形态,呈现出中西合璧、汲古出新的个性风采。 现场观李恩成下笔,出笔爽利而任其天然,细腻呈现而不乏大气,小写意和没骨结合起来,水墨线性之酣畅淋漓的韵味与其审美心灵对创作对象的直观感受自然绾结,从具象之形似表现,升拔至意象之神韵传达。他既不做传统那种繁复一律的环境背景烘托,更非故弄玄虚、变异炫奇,而是以顺其自然的笔墨,抒发其热爱故园之郁结于衷的诚挚的情愫。 其笔下,花草虫鱼等诸多审美意象,皆融入他个性的情思和诗化的审美理想,被铸成“情之象”、“心之象”,是心灵的外化,画家借以表达自我主体性的深切的生命感受,故而直指本心,别开生面,是因心而成种种纯美空灵的意境,进而给人以现代性的审美享受。如此以来,李恩成的画作文本,便涵纳了诸多审美范畴,关乎艺术灵性、心灵感应、情景交融、个性意趣、张力弥漫等审美感念,彰显了一种高品位、立新格的学术创造力和广阔的艺术发展前景。 芳华高厘米宽厘米绢本年 早年的经历和美好记忆,注定了李恩成对闲花野草的痴迷,他不断深入生活,置身造化,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和草虫蠕蠕而动、翎毛飞而自鸣的自然景致,目识心记;而又以自我的笔墨技法体系和审美慧心,循序画出了花鸟画的现代风神。 天香 初春大图 李恩成说:“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外出写生,看到国外的那些或者别的省的那些奇花异草,比方说到云南那个勐仑植物园,看到硕大的花,还有高大的树木,还有各种没见过的一些花花草草,也想试图去表现,也画过一部分,但是最终返回来,还是喜欢自己家乡的这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因为这里边就有一种情感的承载,有一种机缘,有一种扯不完的思绪。” 一痕草影70厘米乘35厘米年 这就表明,画家李恩成在艺术上开辟了一片自己的“百草园”,写照芳华,引人品赏。这正是: 野花闲草总关情, 凝神亦有鸟虫鸣。 荒园辟就新艺圃, 写照芳华表性灵。 上官爵文撰稿并制片 年12月于泉城石修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gy/10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线不久的新奇之作利刃,很多人看过,
- 下一篇文章: 风湿热的中医辨证论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