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67176.html

还没想好五一去哪儿消遣?

大榜火速上线「出去耍」和「城头耍」两个系列

给你一点小长假的灵感

上期「出去耍」我们重新发现了大理和阳朔

今天我们重磅推出贵州安顺

动车只需3.5小时就可到达这个

糯米和土豆的天堂

安顺,在贵州,乃至中国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文化、风味小吃与自然风光,值得再三推荐。

行至安顺,或到黄果树瀑布观景,倘若看到头饰凤头笄,着蓝色长布衫、腰系狮头青丝带、脚穿青布鞋的妇女。别奇怪,别以为那是苗族,你看到是大明遗民,年前的江南模样。

历来,安顺传统小吃,精致花巧,独步黔省。

自明朝屯田安顺,中原的农耕文明与高山民族的山地文明,经历几百年的融合,饮食尤为明显:贵州自古缺盐,以酸代盐成为代代相传的基因密码;

安顺的小吃之密集,贵州各地无可出其左,挑几样典型,略作推荐。

安顺的糯米小吃非常多。糯米饭、糍粑、汤圆与清明粑,每一种都有别于他地的吃法。

原儒林路口的第一家商铺——新桥甜品,几十年的老字号,经营冲冲糕和八宝饭,现已迁至南街。

冲冲糕,是一种糯米松糕,将糯米与粘米按比例研粉,用木柱挤压成块,放到下面烧水的大锡壶上蒸熟,再用开水冲调好的荸荠羹,倒在松糕上,撒上隐子红糖与花生,搅拌成粥。

因为松糕是由水蒸气上冲而熟,当地人称为冲冲糕。

松糕,清甜润糯,颗粒感十足,被轻柔的荸荠粉羹所包裹,不至于满嘴乱窜,花生粉不时来打破平衡,口感跳跃,像位俏皮的甜妞,让人喜爱。

另一款头牌——八宝饭,与川式宴席上常见的不同,没有那么旺实厚腻,适口量小。

这也是安顺很多小吃的特点,精致适口,不以量取胜。小小的一坨糯米,里面包着少少的猪油炒制的洗沙,浇上荸荠粉羹,撒上花生、冬瓜糖。

刚出炉的八宝饭,特别烫,得一边搅和,一边吹凉,再慢慢入口。此时的糯米,荡悬在荸荠羹与洗沙之间,糯实与粉软,形成美好的律动,在口腔里跳起华尔兹。

在一片酸辣的世界,吃到出本土本乡的甜品,非常值得珍惜。

糯米饭,长年称霸安顺中小学早餐界,在便携、快捷和美味之间占据着最佳平衡点。

糯米摊常年盘踞在上学必经之路,要么蹲守校门。

摊上必有一桶木甑子,或铁锅、数个搪瓷砵砵,锅子里盛着糯米饭,搪瓷砵分别有糟辣子炒肉末豆腐干、折耳根、土豆、酸罗卜丁和油辣子。

摊主嬢嬢会从锅里舀出一团糯米饭,将馅料添至米饭窝中,再舀出一团盖与其上,双手紧压成团,交给来往学生。

把蒸熟的糯米饭舂细,就是糍粑了。即便是路边摊,为了米香新鲜,也会每日舂打。

和糯米饭一样,把舂好的糍粑放到大盆,有客人需要,就扯上一坨,包上糟辣椒肉末、豆沙、蘟子,封口搓圆。

最后一步:丢到蘟子与豆面里滚上几圈,三种层次分明的质感与口感,在团子的滚动中集于一体。

汤圆,在安顺也有不同的吃法。三十年的老字号程记汤圆,售卖的汤圆就有好几种:蘟子汤圆、附油汤圆、鲜肉汤圆、牛打滚与汤圆甜酒粑。

蘟子,学名苏麻,紫黑色圆形小颗粒,壮如油籽,香味极浓。安顺诸多与糯米有关的小吃,都离不开蘟子。

蘟子红糖混合馅,便是甜汤圆,香味馥郁;附油汤圆,是少见的扁圆形,心子用板油油渣、花生、核桃、芝麻和白糖制作而成,甜而不腻,入口滑爽。

牛打滚,类似成都的三大炮,但有蘟子馅,上桌前还会撒点白糖。

鲜肉汤圆,江浙一带并不鲜见,比如宁波缸鸭狗,但在云贵川等地,却很少见,能将其作为日常售卖,更少。

贵州的山地民族,如苗族、侗族、仡佬族,世代只吃糯米,水田只种糯稻。

六百年前,明军在此屯军,人口暴增,粮食短缺,这才开始种植籼稻。但在贵州各地,对糯米的热爱从未减退,至今还有村寨以糯米为主食。

在安顺,糯米不仅是主食、重要的街头小吃,还与各种食材结合,产生出新的食物,油炸粑粑稀饭和冰浆便是一种。

油炸粑粑稀饭的“稀饭”特指米浆,类似油茶,通常一早就熬制好,放在小火备着。

粑粑是新舂的糯米,随用随取,客人来了,扯一坨,揉入咸豆沙,啪啪两下、拍成饼状,沿锅边滑入热油,炸得嫩黄酥脆,迅速捞起,丢在铁框滤油,横竖两刀切成九瓣,放到米浆上,撒上蘟子精盐粉,再浇上一勺锅中沸油,随着“呲”的一声,便可朵颐。

摊主大多是利落的中年妇女,两人配合,一人炸饼,一人负责后续,整个过程,配合娴熟,充满韵律。

很喜欢守在锅摊旁,贪看她们的神光,倾听制作时发出的声响:小火上米羹吐白鱼泡声,舀粥时的开锅声,大勺碰到瓷碗声,糍粑下锅时噼里啪啦的油炸声,切糍粑时的脆响,沸油浇在蘟子的“噗呲”声。

当然,最满足的是,把沾染上米羹细腻,蘟子咸香,外脆里软的粑粑放进嘴里,耳朵里的咀嚼声,像是踩在秋天森林里的落叶上,冬天无人的雪地里。

糯米不仅在早餐界、甜品圈与小吃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还在本地冰品界有着典基之功。

冰浆,在冰中加入了蒸熟的糯米,再打细,像刨冰,或奶昔,因糯米的加入,有着毫厘千里的差别:口感自然顺滑,清透细腻,米香犹存。

有些没有打碎的糯米残留其中,原本熟软的糯米经过冰冻,韧性增加,非常有存在感,可慢悠悠,按粒咀嚼。

米浆只是朴素的基底,还可按口味选择水果,如香蕉、西瓜与芒果,与冰浆混打,再放些果脯、花生和干果。

在一片红辣的世界里,冰浆安抚过无数灼烧的味蕾,毕竟有冰店的地方,就有佐料凶猛的凉粉摊。

除了冰浆,冰店必有冰粉。我所成长的西昌,街头巷尾都有冰粉售卖。西昌的冰粉是用冰粉籽搓揉出汁,加碱点制而成,冰粉呈茶色啫喱状,瘫软如浪,加上红糖水、酸角水或醪糟后,可用吸管吸食。

安顺的冰粉,是用木莲籽搓制。

少年鲁迅家的百草园里就有这种藤蔓植物——“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江浙一带,夏天也常用木莲籽作消夏凉品,称为木莲豆腐。

木莲搓制的冰粉,硬轴有韧性,但无塑料感,可切成小Cube,晶莹剔透,充满密集的小气泡。

舀一坨放在嘴里,用上膛和舌头挤压,气泡瞬间爆掉,凉意沁人。冰粉摊店,一般会用水果、果脯花生与玫瑰糖做搭配。有些人,只要冰粉的纯粹口感,除了冰,其它一概不要,比如我。

非常怀疑,最近两年流行于成都的糍粑冰粉,似乎是从贵阳安顺一带传来。

历来,糯米即是节日享用,也用之祭祀神明,经过几百年的演化,它深入到贵州人的生活血液里,细胞里。

时至今日,酸汤已是贵州名片,也是贵州菜系的超级大平台,各种食物都离不开酸汤,而酸汤则离不开糯米。

贵州的酸汤,分为白酸汤与红酸汤。白酸汤是糯米汤发酵而成;而红酸汤则是白酸汤打底,再加上野生西红柿、糟辣子。

安顺满街的小吃:米粉面、小锅凉粉、裹卷、丝娃娃与普通人的餐桌,也离不开酸汤,它是一个贵州饮馔的大舞台。

所以,在安顺,随处可吃到用酸汤搭配的食物,反而,酸汤鱼不会像黔东南,或者贵阳那样普遍。

具有江南基因的安顺,喜食米制品,并发展出各种米制品和吃法,如怪噜饭、米粉、凉粉、米浆、卷粉、裹卷,而且综合了贵州各地,甚至川湘滇的风味,呈现出辣、酸、香、浓、爽等特点。

先说米粉吧,安顺以牛羊肉米粉、酸汤米粉与肉沫米粉为主。

一碗米粉的,取决于粉质,汤头浇头配料次之。安顺的米粉,粉质优良,润糯新鲜,米香十足。这都基于此地非常发达的食品轻工业,“安顺有碾米业、米粉业、豆粉业、豆腐业等数十种,碾米业使用礌石把稻谷碾制成米,或借助水力碾米,养活了全城千余米工。”

安顺的羊肉粉,大多以六盘水为尊,门头都是XX水城羊肉米粉店。六盘水米粉很有吃头,其中配菜值得一说。一般来说,每家店都有几款自取的泡菜、酸菜与油炸小辣椒。作为外地嗦粉嗜辣者,吃到泡菜是常规操作,但吃到油炸小辣椒,则会惊呼过瘾。

这款小菜,被称香脆芝麻小辣椒,选用的是半指长的干海椒(目测不是小米辣),混合盐、蒜、花椒和芝麻一起过油炒制,辛辣酥脆,满口爆香,吃上了,就会有“鬼扯手”之效,停不下来。

粉店大都会出售小辣椒,一斤约50-55元,当地人会买来作零嘴,或下酒小菜。想来,四川人也吃辣凶狠,总体上,把辣椒视为佐料,少有视为零食。

羊肉粉会浇上另一种油辣椒,也是炒制而成,安顺本地辣不死的朋友,会特别叮嘱店家多要一份,覆盖整碗,在我们充满敬意的目光下,吃完整碗,一根辣椒都不会留下。

剪粉和裹卷

米粉浇在烙锅上,摊成半透明极薄的粉皮,剪成粗条,就是安顺人称的剪粉。剪粉憨直,冷热汤干荤素,均会包容吸收。安顺有很多老字号的剪粉店,十几年的老店,一心专买剪粉。

米粉摊成巴掌大的方形,就是著名的裹卷。粉皮摊开,抹上酱料,铺上绿豆芽、酸菜丝、炸黄豆与葱花,再裹成筒状。

安顺的裹卷界竞争非常激烈,最有市场的裹卷摊都在集中在顾府街,西西弗楼下的巷子里,两大扛把子王记与杨阿姨裹卷,常被围得水泄不通。

而每家裹卷都有独门的秘制酱料,且有五六种可选。裹卷算是安顺的轻食了,鲜腴爽口。

小锅凉粉与夺夺粉

如果说剪粉、凉粉与裹卷是安顺人的夏日么么茶,那么小锅凉粉与夺夺粉就是冬夜小火炉。

小锅凉粉里的凉粉,就是四川人常吃的米凉粉,安顺人称为米豆腐,把豆腐皮、粉条、洋芋、肉沫与米豆腐放入小砂锅里沸煮,上桌后,小锅子依然咕嘟咕嘟冒着声响,香辣气息扑鼻而来。

安顺冬日苦寒,来一碗热嘟嘟,内涵丰富,暖心温胃的汤食,很有抵寒解郁之效。常吃的食客,都会向店家讨一瓶自制的冰镇玫瑰水,“杀杀”小锅凉粉的热辣火气。

小锅凉粉还有另一种变体:夺夺粉,但不以凉粉为主,而是各种食材的综合,有点像小火锅。因吃“夺夺粉”时,喜用木叉“戳”住食物,用力“duo”一下,安顺人以此动作,作其名字。

荞凉粉

安顺人真的太爱荞凉粉了,有条步行街,因凉粉店太多,家家生意兴隆,被当地人称为凉粉街。

安顺荞凉粉最特别是就是豆腐乳蘸水了,一碗小小蘸水,放入豆腐乳、红油、姜水、蒜水、黄豆、花生调制,香辣浓烈。

有些凉粉摊,或烙锅店,还会非常“暗黑地”配上一个皮蛋。我一直没有搞懂,皮蛋是蘸水的构成,还是凉粉的一部分。

可能是因为冬日冷寒,安顺的烫食炸物特别多,鸡蛋糕与肉饼独具特点,别处没有。

油炸鸡蛋糕

鸡蛋糕里没有鸡蛋。大米和黄豆的浆糊,舀入特质的长柄六角形铁勺中,加葱肉馅,入锅略炸,然后再添米糊盖满,直到炸脆。

精彩的在此,出锅后置于白瓷盘,用“小酱油壶”一压,脆响而破,浇上凉拌折耳根。外壳焦黄诱人,如玛德琳蛋糕,内瓤润白,再加上浓烈的折耳根,非常怪异可口。

肉饼

安顺肉饼拳头大小,厚实敦圆,放在特制的油锅里,先炸后烙,形成厚厚的酥脆壳,掰开后,肉馅松软灌汤,味殊鲜美,不过区区几块钱。

这种小食的妙处在于,很适合无目的性的买一个,既不为果腹,也不为猎奇,边走边吃,边吃边逛,街头风景,来往行人。心思,时而在食物,时而飘荡。

丝娃娃与破酥包

比起米制品和豆制品,面食在贵州小吃界的份额很小,即便如此,经过一代代食客挑剔,几款面食,大行于世。比如大名鼎鼎的破酥包、丝娃娃与肠旺面。

丝娃娃像是手动春卷,因为食材多,不能卷,只能大致包起,像襁褓中的娃娃,再灌入蘸水,或酸汤.

大家拼桌而坐,按照皮面收钱,有点小孩子扮家家的意味,很适合社恐练习胆量。不过,现在安顺已发展出一人食,一人份的丝娃娃了。

破酥包

这是起早的安顺人,才能享用的美食。破酥包的馅料,一半洗沙,一半香葱鲜肉。安顺人把用猪油炒制的豆沙叫洗沙。

趁着热乎劲,咬下一口,细软膨胀的白面酥皮,可能先吃到经过美拉德反应,泛着焦色光芒的洗沙,再咬一口,又碰到咸香葱肉。

卤味

安顺的卤味,不是烧腊,也不是成都街头的卤品店,不称斤斤,而是买碗碗,蔬菜、粉条、豆腐与肉品都可入卤加汤,并浇上辣味凶残的凉拌折耳根酸萝。

安顺的夜晚属于烙锅与烧烤

安顺的夜属于烙锅与烧烤。在安顺祥云街与马槽街,有一条织金烙锅街,本地的红袖套牛肉烧烤、昭通把把烧、甜品粉面、流行全国的海鲜烧烤,都集中于此。

个人总结,安顺小吃绕不开:辣椒、西红柿、折耳根、木姜子。

安顺有太多的辣椒制品:糟辣子、油辣椒、辣椒面、鸡辣椒、擂辣椒、阴辣椒与糊辣壳……它们对应着不同细分的食材和吃法:辣椒糟,炒菜炒饭必备;油辣椒拌米粉面;烤洋芋、凉粉、烙锅、烤豆腐与卤味,须与辣椒面共存。

有种感觉,贵州人才是食辣之王,或味蕾的萨德伯爵:辣椒带给口腔的痛感,对应的内啡肽分泌,对此,他们有着精准计算和敏感分配,而这种追求,从未停止。

在安顺,西红柿的身份不再是蔬菜,而是与葱、姜、蒜、香菜为伍,“沦为”提鲜开胃的佐料,,制作酸汤原料,也因于此,碰见它,吃到它,又忽略它的机会特别多,但没法绕过它。

折耳根是享受安顺特色小吃,必须要跨过的坎,因为它无处不在,菜品、蘸水都有它。

最可怕的是,它是安顺诸多小吃的灵魂伴侣,洋芋粑粑、丝娃娃、鸡蛋糕、卤味、豆腐圆子、裹卷…..与它紧密相依。这对吃不来折耳根的朋友,会不会是一种噩耗?

木姜子公认为贵州酸汤的灵魂,而许多小吃,则用与酸汤做蘸水,比如丝娃娃。木姜子的香型特殊,富含柠檬辛香且略带刺激口感,有点像香茅草,闻起来有点像雕牌洗衣皂。安顺人赋予它动人的名号:山妖之味。

年,明朝为平定云南边乱,调集20万大军,在安顺及周边屯垦戍边:战时舞干戈,定时耕种田。戍边将士与家属,大多来自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一带,在屯堡内部,延续江南的文化语言,建筑农技、服装服饰、生活习俗与家族谱系。

安顺屯堡,图片来源安顺旅游局

因屯军的性质(半军事)、数量与文化优越,在山地民族错落杂居的贵州高原上,形成一个狭小的中原文化群落。往后的年里,这种外来的、异质的文化形态,奇特地得以保留(其它地区的屯军很快与当地融合),形成少见的“文化飞地”。

这是安顺的文化底色。

安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是军事要冲,也是贸易交汇之处。明清两代,安顺逐渐繁华,云南、湖广与四川的商贾往来于此,“商业之盛,甲于全省”。

徐霞客游历黄果树,路经此地,曾记:“城垣峻整,街衢宏阔、有牌楼跨街、市集甚盛。”晚清至解放前,安顺曾两次开放烟禁,一度成为鸦片的种植地与集散地。

安顺儒林路,图片来源安顺老照片

戴明贤在《一个人的安顺》曾言:”旧日安顺多瘾君子,胃纳不健而嘴刁,非美味不能有食欲。影响家人,波及社会,形成烹饪精洁,小吃花巧,甲于黔省。民谚说省城人讲究穿着,安顺人讲吃喝。”

如果说,特色饮食是认识地方文化的最佳中介,那么相隔不远的南大街步行街、顾府街与马槽井路就是了解安顺小吃的最短捷径。

而以上提及的小吃,其实只是安顺日常饮食中,极为基础与经典的一部分,在这之下,还有众多冒险的风味小吃,仍附上简陋食单,以作参考。

P.S.成贵高铁,今年3月已开通,3.5小时即可到达安顺。

大榜找土著问了安顺美食的好吃店

顺便也分享给你们呀

新桥甜品:南街步行街

鑫荣甜品:顾府街前段

贞丰杨家糯米饭糍粑:大润发底商

汪姨妈糍粑:顾府街菜场口

食惠糍粑:东山路虹山水库旁

程记汤圆:新天地A6幢1-11(美食街)

冯记油炸粑稀饭:南水路中段老字号

北街张记:北街水洞街路口

支记牛肉粉:体育路新东方商城24/25号

陈玲荞凉粉店:新大十字统一路23号

红袖套烧烤:新桥甜品隔壁

老六小小锅凉粉:顾府街恒远百货旁巷子

小忆小锅凉粉:西街乐购城底商

夺夺粉:总店-横二路中段

卢家剪粉:蒋衙街39号

老东门剪粉:体育路4号8号铺面

刘记油炸鸡蛋糕:南水二路

知支味油炸鸡蛋糕:兴伟大门向内30米

王记丝娃娃:顾府街西西弗楼下

杨姨妈丝娃娃:王记隔壁

赵记卤粉:中华西路西街乐购城1-40号铺

特别鸣谢

安顺市文化馆冯萌

今日编辑

Sparrow

五一出去耍,去哪耍?往期回顾↓

下期预告↓

给大榜打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gy/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