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第一单元答案第二单元答案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01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záo) 脑髓(suǐ)    

觅食(mì)倜傥(tìtǎng)

菜qí(畦)dǐng(鼎)沸

收liǎn(敛)yuān(渊)博

2.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C)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 放 系 拉       

B.支 撒 绑 拿

C.支 撒 系 牵

D.顶 放 连 牵

3.请在下面方框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同学们能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B.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使我们国家也遭遇了很大的挑战。

C.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D.不几天,刘备带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刑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解析:B项缺失主语,删去“使”;C项表意不明,不明确到底是15日当天还是15日之前去汇报;D项“他”指代不明。)

5.央视有一则关于教育的公益广告非常巧妙,广告的宣传语为:“   B.给老师的话

C.校园内外    D.爱心故事

(3)同学们打算为老师制作纪念册,请你在纪念册上留下对老师的感激之语。

[示例]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你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你用关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你是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你是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02拓展阅读

美女老师谭小唯

漠 漠

当美丽而年轻的谭小唯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教室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自我介绍时,外号冬瓜的男生殳文骅站起来,用手指指自己的喉咙,然后走上讲台写下了他的大名。

“这……”谭小唯结结巴巴的,脸刹那间就红了起来。大家知道,她一定是因认不出冬瓜的姓而尴尬。

“对不起,我刚接到任务就来教室了,没来得及查字典……只能先让你们做一回我的老师了。”谭小唯居然朝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个躬。

当老师的会脸红,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发现。而且,大家还发现,脸红起来的谭小唯真的很漂亮。

没用几天,班上同学多数都被谭小唯驯服了。曾小龙却坚决不投降。周五上午,曾小龙故意迟到,谭小唯却没有生气。她微笑着说:“曾小龙,你可以告诉大家你迟到的原因吗?”

曾小龙走到座位上,说:“因为早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和几个同学还有老师您被坏人劫持了,我醒了以后,突然想,如果我溜掉了,你们该怎么办?于是就躺下接着睡了……”

“你太有才了!没想到你这么有幽默细胞。”谭小唯竟然“扑哧”一声笑起来,“够义气,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曾小龙愣了,他已经做好了挨批评和顶嘴的准备,就是没想到老师会说这么一句话。从此,值日本里再也没有曾小龙的不良记录了。

“连曾小龙也被收买了!”林康一边絮叨,一边站起身,试图打开最上面那扇平时封死的玻璃窗。只听“哎哟”一声惨叫,其中还夹杂着“刺啦”的玻璃碎掉的声音。刹那间,林康手臂上的鲜血喷了出来。

谭小唯立刻赶来,医院。

“小姐,这孩子得立即手术!快去办手续吧!”医生说。

“你们先做手术行不?我马上去办手续。”谭小唯说。

“不行啊,我们得照规矩……”

“什么破规矩?马上手术!如果这孩子出了什么事情,我跟你们没完!”全身上下也都沾满了鲜血的谭小唯歇斯底里地大吼起来。

“好,那就先急救,家属签字!你是孩子家属吗?”医生终于妥协了。

“好,我来!我是……他姐姐。”谭小唯松了口气。

“不对啊,姑娘你等等,这孩子姓林,可你姓谭啊!”医生突然发现了问题。

“我……是他老师,我签也行,再等家长怕来不及了。求求您了医生!”谭小唯一急,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林康的眼睛湿润了,他说:“小唯姐,我挺得住,您放心……”

后来,经常有人逮着初二(4)班的同学问,谭小唯到底有什么狠招啊,能把你们这群孙猴子驯得服服帖帖的?

所有的同学一律回答:因为,她是我们的姐!

6.选文围绕谭老师写了三件事,请概括其中的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不识“殳”字,主动向同学们鞠躬道歉。

第二件事:用理解和宽容驯服曾小龙。

第三件事:救护林康,代签手续。

7.赏析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全身上下也都沾满了鲜血的谭小唯歇斯底里地大吼起来。

“歇斯底里”表明谭老师对于医生要求先办手续后做手术的要求感到异常激动和愤怒(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谭老师的焦急和对学生的无私关爱(2分)。

8.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愣”和“湿润”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曾小龙的“愣”是对谭老师的宽容大量感到意外和吃惊,不敢相信(2分)。林康的眼睛“湿润”是被谭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深深打动(2分)。

9.选文中的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①真诚,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如第一堂课中因为不认识“殳”字,主动向同学鞠躬道歉。②幽默,善解人意。如面对曾小龙的无理取闹,用幽默和宽容驯服了他。③关心、爱护学生。如急忙送林康救治。(每点1分)

美文荐读

苏培成《至深至纯师生情》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见面抱我”说明她充满爱心;“扫地上洋娃娃的残片,递帽子给我”说明她很有耐心;“将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教我理解‘水’这个单词”说明她讲究教育方式,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结合全文看,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教育艺术家。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主要事件。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概括人物形象。

(3)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写3个)

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舒舒服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chēnɡ)暂时(zànzhàn)智慧(zìzhì)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理解与感悟。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很多,()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是()。

2.从这段句子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写下来。

()——()()——()

3.在括号内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4.不改变意思,将句中带点的字换成另外一个。

(1)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

(2)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5.这两个段落文字分别描述了两个场景,请用自己的话语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6、用来描绘人们热爱读书学习的成语,你想到了哪些?(至少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寻找。(扩句)

着急的我不停地寻找。

2、成渠的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缩句)

水流过草地。

3、读书很惬意。(改为反问句)

难道读书不是很惬意吗?

4、书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书真是神奇!

5、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改为“被”字句)

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差不多都被我借阅了。

6.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变换语序)

我的眼睛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急切地寻找。

阅读区。

一、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跨、踮、挤。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B)。

A、感到辛苦B、如饥似渴C、很是无奈

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作者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饿狼,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5、“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昨天看的那本书。 

6、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写3个)

依依不舍津津有味、蒸蒸日上、面面俱到

舒舒服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偷偷摸摸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chēnɡ)暂时(zànzhàn)智慧(zìzhì)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理解与感悟。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窃读记》作者是(林海音)。

2.从这段句子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写下来。

(仿佛)——(好像)(开心)——(高兴)

3.在括号内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4.不改变意思,将句中带点的字换成另外一个。

(1)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靠)

(2)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看)

5.这两个段落文字分别描述了两个场景,请用自己的话语加以概括。

(1)藏身于众多顾客读书。(2)借雨天读书。

6、用来描绘人们热爱读书学习的成语,你想到了哪些?(至少四个)

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12 《论语》十二章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4)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6)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这,指河水

(7)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8)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0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0.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1.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03拓展阅读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什么)

(2)是以谓之“文”也(因此)

13.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4.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5.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6.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一页,两页,我如jīè()()的瘦()狼,tānlán()()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zīwèi()()!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shìyí()()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人声顶沸恍然大悟踉踉跄跄费寝忘食浑为一谈小心冀冀人迹罕至花团锦簇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C.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D.学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C.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B.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赠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C.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6.按照要求默写。(3分)(1)《〈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2)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在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十分相似。7.综合性学习。(6分)

语文是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2分)(2)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和“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和“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请你赏评(任选一则)。(2分)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3)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DUANG”“小鲜肉”“Nozuonodie”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用语。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2分)二、阅读与欣赏。(45分)(一)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完成8~11题。(13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说(2)愠(3)省(4)逾9.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2分)11.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二)(·甘肃天水)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16分)心灵之痛

查一路

①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②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③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④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⑤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⑥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⑦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⑧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

⑨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⑩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3分)13.文章第⑤段“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中的“答案”是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4分)14.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3分)15.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有何好处。(3分)16.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6分)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①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了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班里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年第17期,有改动)17.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①→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18.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1)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2分)(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分)19.选文中的画线句子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4分)选择第句。赏析:20.“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两个“好”上,你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4分)三、写作与表达。(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字。第三单元测试卷1.饥饿shòu贪婪jù滋味适宜2.顶—鼎费—废浑——混冀冀——翼翼3.A4.C5.C6.(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1)示例一:读经典书,做文明人。示例二:雅言传承文明,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2)①运用对偶、对比,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有很强的警示效果。②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3)示例一:赞成在高考中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示例二: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新时代中学生,是文化的传人,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用语。8.(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9.(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这一点当老师了。10.忠信习品德11.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发了我们,复习也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对旧知识的复习,新学的知识就会缺少源头,导致我们没办法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2.一日我开车至小区门口,出于安全考虑,对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摁了一下喇叭,结果引起她的仇视,并被她恶狠狠地骂了一句,这件事引起我对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不健康现象(仇富或炫富现象)的思考,因为我们无意间的冒犯或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13.(1)我出于安全考虑对小女孩摁了一下汽车喇叭,却引来她的仇视与咒骂。(2)我无意间的冒犯,伤害了她的情感与自尊,对方拥有了她没有的,她产生心理不平衡,对对方充满仇视。14.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照应题目,点明主旨,引起人们对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思考。15.运用对比能突出人物形象,例如我好心按喇叭,却招来小女孩的怨恨与咒骂。突出我心灵震惊之大,突出文章主旨。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中国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慕的目光中滚动。写出中国炫富一族的心态。16.作用是: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引领全文内容。含义:一方面指中国生活相对落后的人们,面对周围日益富裕起来的人们的举止行为,感到心痛与不安;另一方面指作者对小女孩的表现感到痛心;还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上“仇富”、“炫富”现象日益突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益加重感到痛心。17.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③老师脑梗严重,但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18.(1)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2)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之情。19.示例: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20.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推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朗读+精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全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读

部编初一语文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成语复习整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必背古诗文汇编

部编人教初一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填空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课后字词读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教科书图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文言文及重点语句翻译

WORD文档课件下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gy/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