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恶性疾病吗?如何远离息肉?

医学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

文/陈壮忠

引子

“医生,快救救我啊!”

门诊的时候,闯进一位年轻的病人,“我是一位公司职员,平时身体健康得很。但今年公司例行健康体检,做B超时,发现胆囊里有一个0.5公分左右的息肉。医生告知需要注意了,少吃肉,医院。我到底生了什么病,是不是恶性肿瘤?是不是我只有三个月的生命啊?”一边稳定病人的情绪,一边将这个病的来龙去脉告知病人……

临床上所称的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胆囊腔内的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多见,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20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有数据显示,近20年来,胆囊息肉病变的发病率翻了再翻。

为何息肉“恋上”上班族?

Answer

此病发病年龄为23-55周岁,男性多于女性,有下列情形者较易患此病:

(1)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2)经常饮酒及进食油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饮食不规律;(3)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烦燥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小;(4)工作紧张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此外,肥胖与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匆忙的上班族成了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绝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无发热和黄疸。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位于胆囊颈部的长蒂息肉,可出现胆绞痛,在炎症感染时有急性发作的表现。

How-1

如何发现胆囊息肉?

90%病人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无意中发现,最常用的检查是B超或者彩色B超,如果发现胆囊息肉,怀疑存在恶性病变或者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CT或者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B超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率高,无痛苦,无损伤,比较经济的检查手段,可重复追踪,可避免手术延误及手术盲目性,为胆道疾患首选诊断方法。胆囊壁突起呈中强回声以良性多见,呈低回声者以恶性为多见。由此可见B超可提高对胆囊息肉良性及恶性病理分型的诊断率。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容易受患者的体位及身体状况而影响。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一般用于初步筛查。彩色B超对于判断病变血管血流情况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CT、MR的分辨率高,注射造影剂后显示更清晰,可以初步评定息肉的具体病变性质,是否存在恶性病变,胆囊、息肉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判手术,但费用较贵,需要做好准备。这些检查联合可对胆囊息肉作出明确诊断及评判手术方法。

How-2

如何平“息”?

如果息肉大于4mm就要密切注意,坚持随访(3~6个月/次);如果大于1.5cm,需要找外科医生评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息肉大于5cm,建议病人及早采取手术治疗。若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时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胆囊功能良好,可作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时外观呈桑葚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因而很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则可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约占35%,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

手术前后或者在随访观察阶段,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的前提下,可以配用健脾疏肝、利胆散结的中药来提高体质,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甚至有息肉变小消失的报道。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互为因果所致,临床上需要辨证论治,常用的中草药有党参、茯苓、白术、法半夏、陈皮、竹茹、柴胡、香附、郁金、桃仁、白芍、赤芍、苍术、茵陈蒿、凤尾草、路路通、金钱草、黄柏、虎仗、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土鳖虫、三棱、莪术、玉米须、鸡内金,田基黄、枳壳、八月札等等随证加减用药,中成药有消炎利胆片等。

How-3

如何远离“息肉”?

(1)饮食要有规律:尤其早餐要吃好。适当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而且还可以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囊息肉。所以,患者应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尤其是晚餐更不能食高胆固醇食物,如鸡蛋、动物内脏、无鳞鱼、海鲜及肥肉等。所以病人不是不吃肉,而是要吃好肉,尽量选择富含优质蛋白、少脂肪的肉。

(3)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干豆类及其制品等。维生素A能减少胆固醇结晶的形成。烹饪方法上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4)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要克服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禁烟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避免经常熬夜,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必要时也可取山楂、菊花、决明子等做成药茶饮用,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预防胆囊息肉。

(5)生了胆囊息肉更需要注意,按时复查,出现症状时要及时治疗,以防进一步病变。复诊的时候注意带上以往的病历资料供医生参考对比。

指导专家

林丽珠教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十九大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兼任世中联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医肿瘤药物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南方中医肿瘤联盟主席等。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30余年,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主攻病种为肺癌、肝癌、肠癌、妇科肿瘤等,倡导以中为主,西为中用,临床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以人为本,强调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并重的理念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二十多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多项奖励。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承担及参与国内外GCP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篇,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

出诊安排:广州中医院门诊南楼四楼名医门诊2诊室(周一下午,周四上午),有关其他出诊信息可咨询林丽珠劳模创新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gy/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