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起来真要命,挠心挠肺昼夜不停
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基本情况 患者,女,70岁。全身皮肤瘙痒数月,昼轻夜重,遍体抓痕累累,彻夜难以入睡,苦恼异常。于当地行抗过敏治疗无效,又就医院,多方治疗,效果亦不明显。 首诊 患者形体消瘦,平素食少纳呆,大便微溏,倦怠乏力,畏寒喜暖。舌质淡,舌体瘦小,舌两边凸起,脉弦细无力。 处方 乌梅丸加蝉蜕、防风、炙甘草、麦芽,用药十剂。 服药三剂,皮肤瘙痒即缓解大半,偶有一些瘙痒,轻度搔抓即可缓解。 二诊 皮肤瘙痒基本缓解,遍体抓痕几乎全部恢复正常,仅有少量色素沉着。纳可便调,入睡有些困难,偶尔出现后半夜瘙痒。 处方 上处方改乌梅30克,加首乌藤30克。 三诊 偶有局部皮肤点片状瘙痒,一会即可自行缓解,纳可便调,睡眠安稳,近日后半夜瘙痒也没有发作。 处方 上处方加大枣10克 临证思路分析 其实这个病人一进来,说了两三句话,我们治疗的思路就已经确定了。 一 辨病论治:辨什么病呢?辨六经为病,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老年女性,病程较长,全身皮肤瘙痒,昼轻夜重,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脉弦细无力,直接就可以定在厥阴经。为什么直接就可以定在厥阴经呢? 1、从脉来看是个厥阴病:脉有力在三阳,无力在三阴。太阴病脉浮大缓无力,少阴病脉微细,厥阴病脉微细欲绝或者弦而无力。《伤寒论·平脉法》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厥阴脉的特点是弦长微弱,也就是弦而无力。这个患者左手的关脉弦而无力,正是肝经本虚的厥阴病的脉。 2、从临床表现看是个厥阴病:厥阴病脉证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而且“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老年患者,食少纳呆,大便稀溏,伴皮肤瘙痒。多属于厥阴病。 3、从年龄和发病时间看也是个厥阴病:“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后半夜1~7点)”。女子七七之后,为厥阴经所主,多发厥阴病。后半夜,后半生,老年人,疾病晚期之病。老年人之消渴、瘙痒、失眠、腰痛诸证,不一二足,皆属厥阴。 4、从舌象看还是个厥阴病:舌质淡,舌体瘦小,舌两边凸起,也说明是厥阴病。 二 辨证论治:既然定在厥阴病,那么厥阴病有寒化、热化与寒热错杂三证,患者畏寒肢冷脉弦细无力,此为有寒;但皮肤局部红,烦躁失眠,又有热象。此为寒热错杂,方药就可以定为乌梅丸。 三 随症加减:皮肤瘙痒难忍,加蝉蜕防风疏风止痒缓解症状,甘草麦芽和胃。二诊加首乌藤养血安神;三诊加大枣养血和胃。 作者总结 这就是我们太湖大学也是伤寒论本身的学术特点,大道至简,先辨六经为病,其次辨证定方,最后随症加减。辨病论治才是我们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宁失其方,勿失其经。本病首先确定为厥阴病才是取效的关键。 或问:乌梅丸常常用来治疗蛔厥与久利,为什么治疗过敏性疾病效果也这么好呢?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风盛则痒,这种瘙痒难忍本身就是一种风象,乌梅丸用乌梅、细辛、桂枝、黄柏、黄连、当归、人参、蜀椒、干姜、附子,配伍比较复杂。乌梅是厥阴病的专药,具有和解厥阴寒热之功,寒化、热化都可用;干姜、人参属太阴;桂枝、附子、细辛温少阴;蜀椒温厥阴;肝的特点是藏血,体阴用阳,故用当归养血;再加治疗热化的黄连、黄柏。为治疗寒热错杂之厥阴病的代表方,能够平熄厥阴肝木之风。 从中西汇通来说,方中的乌梅可以调节免疫抗过敏,如后世的过敏煎就用乌梅;细辛是少阴经的一个免疫抑制剂;当归是养血药里面的抗炎药,黄连黄柏抗炎;蜀椒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也能够抗过敏;小剂量附子提高细胞免疫,又能抗炎,同时能够促进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而稳定免疫应答;人参桂枝干姜提高细胞免疫。再加上蝉蜕以皮治皮,调节Th1/Th2应答,防风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甘草具有拟皮质激素样作用。共同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抗炎、抗过敏功效。 整个过程从辨病到辨证,再到选方用药,紧密地切合病证症,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那是不是所有的老年过敏性疾病都可以用乌梅丸呢? 临证千万不能刻舟求剑,还需要熟练掌握六经辨病辨证模型,灵活运用,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疾病。 欢迎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jg/5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几种表现说明体内有瘀了,四个调养小方清
- 下一篇文章: 认识一味药首乌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