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的起源四人名与药名
中国有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和万事万物皆可入药之说,有典籍可查的中药品类有一万四千种之多。中药名称来源五花八门,其中最有传奇色彩的是将人名用作药名的一类中药,现在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刘寄奴,属菊科植物,多生于江苏、浙江、江西等江南之地的坡地和山林之中。性温、味苦,具有破血通经、疗伤止痛、活血祛瘀、消化食积等功效。刘寄奴历来是金疮要药,并可用于闭经和产后恶露不止等妇科疾病。刘寄奴同时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乳名,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说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就是指这位老兄。这味药材名字来源于刘裕与蛇的故事,故事有多个版本,这里只介绍其中相对靠谱点的。 刘寄奴幼时家贫,母亲早亡,他从小靠砍柴、种地、打鱼和卖草鞋求生。一天,他在深山砍柴,遇到一条凶猛的大蛇,刘寄奴沉着应对,用柴刀把大蛇打伤,大蛇落荒而逃,他才保住一条小命。又过两日,刘寄奴再次上山砍柴又碰到了这条大蛇,只见大蛇正在吃着一种野草,而身上的伤接近痊愈。刘寄奴心生好奇,意识到大蛇在用这种野草治疗外伤。等大蛇走后,刘寄奴找到了这种野草,后来受伤时将这种野草煎水喝,果然有治疗外伤的奇效。刘寄奴参军后就将这种治疗方法带到军队里,在为战士们疗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野草,也因为他而被大家称之为“刘寄奴”。 何首乌,属廖科植物,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全国多个地区均有出产。何首乌是常用的名贵药材,使用的是植物的块根。生首乌有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消痈的功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植物的藤茎也是大家熟知的中药材叫夜交藤,因其藤茎夜晚能自动交合而得名。夜交藤有养心、安神、通络、祛风功效,主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和风疮疥癣。何首乌是多年生植物,有千年何首乌之说,因其块根极似人形,而被蒙上神秘色彩。年河南地区曾挖出过重达3.75公斤的何首乌,雌雄两个,面目清晰,四肢俱全,性器官栩栩如生,专家推断其生存期达年。有人以元高价收购而拥有者坚持不售,放在家中供养。 何首乌的传说跌宕起伏,涉及了何姓祖孙三代人。故事年代已不可考,爷爷叫田儿,自幼多病,58岁了娶不上媳妇,心灰意冷之下上山当了道士。一日借酒消愁,醉眠山野,梦见不远处有一颗树藤蔓相交数次,醒后在那个地方挖出了一个萝卜一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大家都不认识,后来一个高人对他说:你偌大年纪没有子嗣,这可能是上天见你可怜,赐给你的神药,何不把他吃了呢。田儿听了高人的话就把这个东西碾成粉末,每天用来下酒。没想到田儿越活越年轻,不仅身体强健,白发也变成了黑发,还娶上了媳妇,生了一大群儿女。于是田儿就改名叫能嗣,后来他又把这个秘方传给了儿子延秀,父子俩都活了岁。儿子延秀又生了孙子首乌,首乌使用秘方也活了岁。首乌保密工作没有做好,秘方外泄,世人称之为何首乌。古代人们认为何首乌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不仅用作治病的药材,还将其作为药膳食用。但最近国外研究认为何首乌有肝脏毒性,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徐长卿,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生长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产地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徐长卿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的功效,内服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外用治疗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还可用于解蛇毒。 徐长卿的传说与大宋皇帝赵匡胤有关,一说赵光胤酒色伤身,胃病复发;一说赵匡胤打猎时被毒蛇咬伤,总之,赵皇帝病了,且遍请名医无效。这时徐长卿出场,对徐长卿的身份也有两说,一说徐长卿在朝廷供职,一说徐长卿是当时的名医。但不管怎样徐长卿把皇帝的病治好了,且只用了一种草药。皇帝来了兴趣,就问徐长卿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可老徐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最后说这种草药没名。皇帝就说那就叫徐长卿吧,皇帝一句话就等于盖了公章,从此这种草药就叫徐长卿了。 牵牛子,旋花科牵牛属植物牵牛的种子,因花酷似喇叭,有些地方叫它做喇叭花。牵牛子也叫丑牛子,分黑白两种,黑丑最常入药。牵牛子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病,绦虫病等。 牵牛子药名的由来很多,版本一:从前有一放牛娃,得了重病,骨瘦如柴,腹胀如鼓,二便不通,因贫穷无钱就医,且被东家赶出家门。放牛娃野外无力行走,昏倒在地,醒来时饥饿难耐,剥食野草种子,不期这些野草种子治好了他的病。为感激药草救命之恩,病愈的放牛娃牵着牛回到草丛,向草药叩头跪拜。后来,世人将其入药,名日:牵牛子。 版本二:一善良农夫的孩子得了大腹病,村里医生用药一剂治好了孩子的病。农夫为感谢医生,让病愈的儿子牵牛相送。医生医德高尚坚持不要,并说药材采自田间,还没有名字,既然孩子牵牛而来,就叫它牵牛子吧。 版本三:金牛山下有一对善良姐妹,锄地的时候得到一把银喇叭,这时神仙又及时出现,告诉她们这是打开金牛山宝藏的钥匙。打开的方法是天还没亮的时候,将喇叭插入山脚发出亮光的小洞即可。里面藏有一百个金牛,抱出一个就能受用终生。注意事项,一是不能吹喇叭,喇叭一响金牛变活牛;二是在太阳出来前离开,因太阳一出来洞门就关闭。姐妹俩依言而行,果真在洞里发现了金牛,但二人认为金银无用,不如用活牛救济乡亲。于是她们就吹响了喇叭,金牛也就变成了耕牛。她们赶牛出洞,等赶到最后一头牛的时候,太阳升起,洞门关闭,她俩被卡在里面,洞口的银喇叭也化作喇叭花。得到耕牛的乡亲们为感念这一对姐们,就将喇叭花称作牵牛花,牵牛花结的子叫牵牛子。牵牛花很美丽,很多人在家中种植将其作为观赏花。不过有个常识性的陷阱,男性朋友应该提防,现代人常用“老牛吃嫩草”来比喻老年男性追求年轻女性,而牵牛花则寓意年长女性勾引年轻男性。因此当你赞美女性像牵牛花一样美丽时,得到的回报可能不是迷人的微笑而是响亮的耳光。 使君子,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攀援状灌木,主产四川、贵州至南岭以南各处。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祛除蛔虫的药物,对小儿蛔虫寄生十分有效。除此之外,使君子还具有抗皮肤真菌的作用。 使君子名字来源的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与三国时期的刘备有关。刘备的儿子阿斗,也就是后主刘禅,小时候得了怪病,面黄肌瘦、肚子臌胀、浑身无力,医生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孩子都贪玩,有一天由一个士兵领着到野外玩耍,回来后上吐下泻,把士兵吓得够呛。刘备细问原由,原来阿斗在野外采食了野果。大家都以为是食物中毒,没想到阿斗拉下了一大堆蛔虫。后来阿斗身体逐渐强健起来,人们才意识到这种野果是治病的良药。但当时这种野果没有名字,因刘备当过徐州牧也就是徐州市长,人们常把州刺史或州牧这一级别的官员尊称为使君,刘备也被称为刘使君,而阿斗是使君的儿子,因此就把这种野果叫使君子。 第二个传说与北宋年时期潘州名医郭使君有关,郭使君医术很强,并且乐于助人。一天,他去山上采药,发现一种果实,他尝了之后,觉得味道甘淡,便摘了一些回家。回家后,他将果实放进锅里炒,锅里散发着香气,馋的他的孙子想吃。他给他的孙子尝过之后,他的孙子在大便的时候排出了几条蛔虫。郭使君便琢磨出治疗蛔虫方法来。后来,他用这个方法治好了不少患儿,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给这种植物起名叫使君子。 杜仲,杜仲科植物,树皮入药,名贵滋补药材。杜仲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严寒,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培。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很多年以前,洞庭湖有个叫杜仲的纤夫,心地善良,一心想找到一味能医治纤夫职业病的药材。纤夫们因生活环境潮湿且长年累月弯腰低头,大都患有腰膝酸痛的职业病,杜仲决定独自进深山找药。在进山第二十一天时遇到一采药老翁,杜仲上前请教,但老翁不理不睬。杜仲一番煽情,声泪俱下将老翁感动,拿出一块树皮样本给他,并指给了采到这种药材路线。杜仲沿着这条路线上山,半途又遇到一名樵夫,向其描述山道艰险之状,并劝其知难而退。杜仲不为所动,为了解除伙伴病魔,毅然前行。然而不幸仍然发生,杜仲失身坠崖,又戏剧性地被大树挂住,更神奇的是他被挂住的地方长满这种药材。杜仲拼命采集,但因饥饿和劳累再次晕厥,最终被洪水冲入他工作单位所在地——洞庭湖。洞庭湖的纤夫们听到噩耗,急忙开始打捞工作,八十一天后才将杜仲的尸体打捞上来。令同伴们感动的是杜仲任然紧紧抱着他采集的药材。杜仲死了,但他用生命换来的药材却治好了同伴们的病。为了纪念杜仲,这种药材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作者简介孟德胜 孟德胜男,医学博士,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现担任重庆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医院药学专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直属单位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医院药学分会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临床药学分会委员、全军药品监督管理员、国际GCP专家库成员、《中国药房》杂志编委会副主编、《中国药师》《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企业合作课题、校成果转化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以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及新药临床试验项目1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1项。参编《门诊外科学》等专著/教材。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xz/8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大抗衰老养生保健中药
- 下一篇文章: 石头推小说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