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泉杜国玲佳山水中的隐逸余韵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引言 在千百年的烟雨浸润下,越溪山不高而秀,林不深却茂,池不大常清,地不远仍幽,这里人文景观星星点点,遍布山隅。 美文《佳山水中的隐逸余韵》,选自年出版的文集《吴山点点幽》。该书作者杜国玲,年生,曾任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在《佳山水中的隐逸余韵》中,杜国玲提到了清代御医徐大椿、晋代名士张翰、宋代石湖居士范成大等,在吴山这片佳山水中的隐逸之乐,她对越溪文化的了解,对越溪山水的现状、生态环境的思考,都有着自己独到的发现,有着自己独特的声音。 是什么让她在半个月内,竟然2次走进这处密林深坳!“这是怎样的一片山林,出没着怎样的一群人物?也许只有当你走向前去,愈亲近这片山水,愈深入这片山林,才能愈了解这方水土养育了什么样的子孙。他们从这里走出去叱咤风云,达则兼济天下,功成远引急流勇退,穷则独善其身。这片山林成为他们归乡的精神家园,最终亦如赤子长眠于母亲的怀抱……”每每读到此处,总不免让人血脉贲张、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越来溪边 佳山水中的隐逸余韵 走遍横山东南麓的群山,再到山下周围走一走是十分值得的事。那里林木葱郁,四季花果不断,田原和村落如绿玉白珠散落在优美的山水之间。中心区域属于原吴县越溪镇地盘。 越溪镇东依石湖,南临东太湖,与吴江相望,西依七子山脉,与木渎、横泾交界,北座上方山,与横塘接壤。越溪镇的得名,源自越王勾践从太湖开凿的运兵水路,越由此水路进兵灭吴,后人称此溪为越来溪,并依溪而居,这地方也就称作越溪乡了。时代发展了,乡又改作镇,现在,越溪镇又变成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越溪街道办事处。 横山的东南麓,沿七子主峰以山顶的中轴为界,东南诸山属镇域山地,面积达亩,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从越溪这边的山脚向上仰望,也可以望见七子山顶逶迤分布的七个山墩。其东端的最后一个高墩,就是七子山南脉吴山岭最高顶上的大炮墩,从大炮墩以南,就是逐渐低伏的吴山嘴了。在这里,仰望横山群峦与在另一面即山的西北麓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不光因为西北面背阴,而且群山被开采损耗很大,裸岩壁立山形峥嵘,令人目伤,但这里完全不一样了,放眼望去,群山明丽青翠,柔缓如浪,令人一见心喜。 从七子山脉山北向南延伸出了三条山脉,分别是吴山岭支脉、陆墓山支脉和黄土墩支脉。这三条支脉,东西跨度为米,南北进深为米,有七个山坞分布在这三条长长的支脉之间,它们分别为牛角坞、瓦坞、松毛坞、石榴里,月湾里,金塘山和陆墓山西,有三条溪水,从那三条支脉里流出,长长的山涧日夜不息地向下奔流,最后汇聚于旺山荡,形成一个约有亩水面的天然鱼荡。旺山荡的周围有七子山东坡,吴山岭南坡,清明山西南坡,形成三面环山,南邻田野的?箕形小平原,有12个自然村分别座落在众多山坞之间,这些村落都背依青山,面朝旺山荡,里面冬暖夏凉,花木茂盛,如今已成乡村旅游的一个样板地区。 我想告诉你我在吴山岭下的松毛坞寻访古画眉泉和洄溪草堂的故事。先介绍一下洄溪草堂的主人徐大椿。徐大椿,苏州吴江人(编者注:越溪曾属于吴江地界),又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道人,是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乾隆年间,两次蒙召入京,为后宫与重臣治病。乾隆赐联“博学多才,邵贤炎黄,良师大儒入朝纲”,名扬四海。晚年结庐七子山南麓之深坞野林中,即今松毛坞,以自号名其居“洄溪草堂”。徐大椿博学多才,于天文、历算、地理历史、水利、音律、兵法无不涉略,尤以医学为著,至今流传大量中医医学医案书籍,是吴门医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据说草堂存世百二十年左右,毁于咸丰战火,但在洄溪草堂遗址旁的山崖石壁上仍留有当时镌刻的摩崖石刻,巳发现的达31方之多。 我是于年一个夏日的午后进入松毛坞的。那天午后天色开始转阴,似有阵雨将来。松毛坞的入口竹林茂密,晴天遮天蔽日,十分阴凉。山雨欲来之时,人行其中,更似进入暗道,十分幽邃静谧。 细径绵长如带,蜿蜒于竹海之中。一出竹林,景象豁然,一条宽阔的乱石沟从远处山巅垂批而下,一直铺展至跟前,据说前两年山顶筑防火通道,伤了植被,一场暴雨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冲泻而下,将坞底填满,并冲毁了坞两边原本可供通行的樵径。 这条山坞是道窄长的峡谷,现在谷底塞满了乱石,有些地方还有崖崩现象,高下落差较大,每一步都须从无路处觅落脚之点。古画眉泉在坞内半山腰的地方,那里山崩土塌,手足并用才上到崖边。于左侧杂树藤萝间低首伏身而入,蓦抬头,山崖壁立于前,“古画眉泉“几字刻在崖之上方,崖底一泓清泉,隐于草莽丛中。 此时天阴欲雨,光线更暗,石崖洇湿呈苍墨色,青苔覆其上,杂树乱藤向下垂挂,视线极差。但静心细辨,仍能于斑驳陆离的石壁上,看到高下罗列的石刻,徐大椿的“不信在人间”,袁枚的“仙境”,钱大昕的“云壑”,还有“人静泉清”、“上池琼液”、“悬崖满乳”、“活水源头”、“可以濯我心”等,若隐若现于苍壁间。这是一处摩崖石刻遍布的高5米长50米的石壁,现大多被荒榛肥癣所遮,但只要留意细察,那一一渐次呈现的石刻文字,让人如与古人相会,油然而生今古交融,甘泉注心之感。 正流连间,有雨丝飘落,天愈昏暗。急从崖上翻下石滩,整个山坞已沉浸在一片骤密的雨帘之中。 密雨中的松毛坞愈加空净深幽。绿意盎然的柔美青山,山谷,两边山崖,中间灰白如瀑的乱石滩,现全沉浸在无声的细雨中。无声无息绵密透明的雨水,很快把狭长的山谷浸润得鲜亮活泼。 我走了,把雨中的松毛坞留在身后。沉浸在雨中的山谷知道我的到来就是一个约定。 重返松毛坞是在半个月以后,邀附近城皇山玉皇宫的徐道士和山脚下的一位村人同行。这个道观当初就是为祭祀徐大椿而创立的。仍由原路穿过竹林涉过石滩登上山谷之半腰。但这次先上了古画眉泉对面的崖边,村人手撩脚踏,拨开荒草杂枝,上下寻觅。原来,这边的山崖石壁上也有摩崖石刻,据说有“小匡庐”、“人地相宜”、“翠滴春山”、“涤烦”、“梦游处”和“云根”等石刻,现都隐于荒榛棘丛之中,泥石流冲塌了崖基淹没了山路,也改变了山体原先的模样。村人说,自前年发生泥石流之后,他还没有来过,这次一看,觉得破坏很严重。 村人又说,北京有位学者每年都要来此,他认为曹雪芹是在这里写《红楼梦》的,重要的一个证据是《红楼梦》中提到“云根”,而这里的摩崖石刻中也有这二字。 涉过石滩,又回到古画眉泉所在的崖壁下。这次是故地重返,热门熟路。摩崖立足,仰望苍碣相间的摩崖石刻隐干绿莽丛中的山壁,又回首眺望深静虚涵的石谷,时光恍如凝固,四野静如太古。徐道士感慨说,这里的确是适合道家修养的地方啊。 我也觉得徐大椿选了一个好地方隐居。徐大椿在《画眉泉记》中叙述了他寻访的过程和见闻:“访得尧山七子墩,之下有画眉泉者,策仗远寻,披荆负棘”,最后终于在松毛坞找到了这泓晶莹清澈的清泉,“其泉发源于山半石穴中,山腹窈然中空泉从穴中涌出,作瀑三折,此为正流。其右有石壁一带,高二丈,长则四倍,壁上有隙数处,水从隙出。壁下有石池,水俱汇而归焉”。 至于为何叫画眉泉,他在文中解释:“缘此泉离姑苏台只二里,吴王游览于此尝取水应宫中之用。此泉之所以得名画眉也。”这与民间因西施以水为镜,梳妆画眉而得名的传说是一致的。但也有一说,吴山岭西藏军洞下旧有泉水,因画眉扑浴其中而得名。 那时的松毛坞山势和现在一样,也是两峰如抱,青葱相映,但那时的视线可以放得很远,不像现在除了巨石滩,两旁高崖上的树林遮住了望远的空间。而在徐大椿的眼底,竟能直接看到“面临太湖,水光可挹,客艇渔舟,风帆如织,隔湖远浦,树影参差,一塔中悬,为吴江之境。” 徐大椿结庐画眉泉畔,不光眺望弥远,而且这片受太湖流域水体调节,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冷暖分明的翠谷,给予他无尽的精神享受:“当夫秋初春晚,日澹风和,鸟语深丛,花香盈室,白云封户,翠霭迷空,胡麻饭后,野菜尝馀,细草为茵,高风作幕,樵歌四起,一枕初醒,乃知山中雨露,是圣朝膏泽,非慕高名之隐,於此乐肌也。”怡然自得之情充分展露,真是个可以滋养心神,延年益寿的好地方。 后人每读一遍这样的文字,能不身临其境,感受同样的快乐? 这片佳山水中的隐逸之乐啊。不能不使人想起长眠在附近山林间的张翰。吴地之人的归隐,是可以追溯到这位晋代名士的。 张翰事齐王司马冏,死后葬苏州“横山东五里”,即今越溪龙翔张墓村。张翰,字季鹰,吴人,有佳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一日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智自防。“顾荣执其手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归,著《首丘赋》。俄而司马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曰:“卿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人贵其旷达。并作歌曰“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惟难得兮仰天悲。“ 以上是南宋名臣范成大编撰《吴郡志》时所大书特书的一段华丽篇章,字里行间难抑对张翰这位前朝乡贤由衷地赞叹与景仰,范成大本人的经历也颇具其前贤遗风。 这就是历代传诵的“莼鲈之思”,实际就是中国知识分子难以割舍的家园情结,是千山万水,梦牵魂绕,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返乡之约。 古代苏州,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我要重新审视眼前的这片山水了。这里无崇山峻岭,密林深壑,只低冈逶迤连绵不已,却也风雨不侵,人声不至,岩峦绕拱,阴翠蒙翳,暑多其凉,雪多其煦,恰如古人所言:“形无大小,在全其趣而已;趣无古今,在领之而已。”(蔡羽《石湖草堂后记》)这是怎样的一片山林,出没着怎样的一群人物?也许只有当你走向前去,愈亲近这片山水,愈深入这片山林,才能愈了解这方水土养育了什么样的子孙。他们从这里走出去叱咤风云,“达则兼济天下”,功成远引急流勇退,“穷则独善其身”。这片山林成为他们归乡的精神家园,最终亦如赤子长眠于母亲的怀抱。 我静静打量眼前这条山谷。洄溪草堂早已渺无踪影,宏大的山水裹挟着的泥石流又将峡谷古老的涧床和樵径冲垮淹没,在乱石之上,横卧着一些连根拔起或被折断的大树的枯干,至今种种迹象表明,那次的山洪是多么狂暴粗野。 但在枯白石滩的两侧高丘之上,那些柳树、松树、杉树、柏树、樟树和榉树依然苍翠秀梃,像俄罗斯巡回画派中那些静谧的风景画。即使是在那大片白石垒垒的石滩之上,才两年光景,石缝里又冒出并长高了不少野生灌木,那些薛荔、拉拉藤、狗尾巴草、蒲公英、凤尾蕨、白茅、首乌藤,还有天南星、野菊花、醡浆草,把原本枯白的乱石滩点缀得这里一片晕红,那里一簇粉紫,还有一丛丛青色细藤从地上冒出,村人说,这是好东西啊,是被泥石流淹没的老紫藤发的新芽。原来,这里原先植有古藤,是洄溪草堂旧物,曾在无人的山谷里繁茂生长,如火如荼地开满紫色花朵,甚至它的绿阴横跨了两崖之间的谷底河床,那时候,似乎满山满谷都是紫藤的节日。现在,只有洪荒般空寂的乱石滩,还有那一蓬蓬如新发冒出的的绿色幼苗,正在无人的山谷里默默地抽芽生长。 相关链接 偶遇画眉泉 与甄嬛有过爱情故事的果亲王真来过越溪吗 赏三百年摩崖石刻,寻两千年画眉清泉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yy/4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小偏方根治白发最好的偏方,百试百灵
- 下一篇文章: 划考点执业药师中药核心考点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