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端午节历史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端午节由来

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民间习俗

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古时盛行于吴、越、楚,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汉书》:“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端午养生

端午时节此时饮食尤其要注意对心的养护,同时由于新陈代谢的加快,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的供应也要增加,另外还要辅以清暑解热,养胃护脾的食物。

推荐的食材有莲藕,小米,西红柿,黄瓜,香菇,山药等,多喝一些粥,晚餐可以多吃小米类食物,有养心安神,补养脾胃的功效。用小米和南瓜煲粥,还可以健脾,补气,养心安神。

对于平时做办公室的朋友,可以用乌梅或者山楂泡水喝,能养阴,开胃,清热,去火。

今天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时间,假期时间别忘了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家人。当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心脑血管健康,针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建议您使用东宝牌冠心安滴丸,宽胸散结,活血行气。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引起的胸痛,憋气,心悸,气短,乏力,心衰等症。

成份

野菊花、川芎、三七、延胡索(醋炙)、降香、首乌藤、珍珠母、桂枝、茯苓、半夏(炙)、大枣、甘草(蜜炙)、柴胡、牛膝(去头)、冰片。

功能主治

宽胸散结,活血行气。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引起的胸痛,憋气,心悸,气短,乏力,心衰等症。

适用人群

1.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

2.胸闷心痛明显,心烦易怒。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规格

28袋/盒

注意事项

心气虚、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慎用。

特点

1.调肝舒心,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2.起效快,集急救与治疗为一体的冠心病治疗药物。

3.符合冠心病二级预防ABCDE原则。

4.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

5.滴丸制剂-溶出好、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稳定性高。

6.临床验证:安全性高,可长期服用。

通化东宝与您一起分享快乐!分享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zyswt/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