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巨献天下初学经方体验集5
题目:请就麻黄汤或桂枝汤或小柴胡汤或理中汤或三承气汤的使用阐述一下个人的理解和经验。 山西-张俊清:今年早秋,高三的女儿正好坐在教室空调口下方,受了风寒,自述怕风怕冷很严重,头痛,不发热,喝热水会出很冷的汗,桂枝汤合适,正好家里都有。 (老师都不想准假,说你回家就能好了?) 两剂,桂枝30.白芍30.生姜30.炙甘草20.大枣20。 接到电话就把药抓好,熬上,也没来得及泡。同时把粥也熬上,一回来就喝药覆被啜粥,冷汗尽出,头不疼了,怕风怕冷好了八九成,感觉自己从寒冬进入了暖春。 第二天清早如法炮制,诸症尽消,愉快地上学去了。 第二副药都用不着喝了。经方威武,第一次这么大剂量 后来想想我怎么就没摸摸脉呢,多好的情景,可惜了一次练手的机会。深刻体会到桂枝汤不仅能调和营卫,更能散风寒的能力。 小柴胡汤治疗小便不利 近日帮助朋友母亲调理身体,失眠严重,稍口干,有小便不利,听见水声就有尿意,稍微活动喘息声大,但本人不觉。 舌不是水滑的,而且本人没有出现口渴欲饮恶心,排除五苓散症。 舌齿痕没有,本人没有气虚乏力,排除气虚不摄。 整体舌质阴阳不明显,所以小柴胡打底,喘合桂枝厚朴杏仁汤,失眠合生龙骨牡蛎酸枣仁,三剂小便正常,口不干了,睡眠好转,喘变得轻。 又进五剂不喘了,一切正常。 这是我第一次从三焦调小便不利,也非常感谢朋友的信任,给了我机会。我是一名经方爱好者,水平不高,感谢老师的栽培。 四川-王太强:老师好。桂枝汤的话,还是要看恶风寒,汗出,脉浮缓,还可以看一下,小便清吗。一般怕冷有汗脉浮就是桂枝汤了。没脉的话,就要结合口咽胃口腹中,睡眠心烦手足了。1,见头项强痛,背腰股,太阳经上的不舒服,有汗都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出汗可以不兼太阳症。2兼见头痛头晕微呕等,少阳八证任一二的,都可以合小柴胡。3,兼见素来喘或者病后喘的加厚朴杏仁(这里最好见易汗),如果喘而满的,汗不容易出的话要考虑麻黄汤类。4,发汗太过,或者漏汗严重,肢急小便难,可能还会怕冷,加附子。5针刺处起红点或者误下导致,感觉明显气上冲的,可以加重桂枝量,凡觉气上冲的都可以考虑桂枝汤,不必兼见太阳症。6,有桂枝症而脉沉,病就还有里病了。如果没脉,就要看,腹满腹痛吗?区分喜按还是不喜按。喜按就是虚,属太阴。白芍应该要去掉,生姜大枣可以不去吧,加人参干姜炒白术。如果拒按,那就是实了。看拒按严重不,不严重加倍芍药量,应该还可以加赤芍,若果拒按比较严重,就还要加大黄。7,太阳中风,风主疏泄,男子遗精,女子梦交,可以加龙骨牡蛎。还有一点,麻黄汤,无汗表实,是绝对的。但是如果有汗但汗的位置不大汗微,并且见明显喘咳,或者鼻子鼻涕很多,喷嚏也很多,眼睛流泪多,水多的。也可以考虑略加些麻黄。 老师好,我讲一个小柴胡加减方的经验。73岁,女,年1月22号,早上起来,感觉有点腰疼,中午感觉腰疼厉害。全身无力,双腿无力感,口诉前一晚心烦难眠,翻身腰很不舒服,当时焦煤辣眼的(脸色很差,看起来不开心,烦),舌头淡红胖大,胃纳稍差,小便正常,大便素来2-3天一次,没有表症。根据心烦,全身无力,翻身不舒服。我认为和胸满烦惊,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很吻合。所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没有铅丹,没用大黄),腿无力加了川牛膝。睡眠不加了首乌藤,全身无力,还是有湿加了白术。柴胡20黄芩12生姜20人参15桂枝15大枣6枚茯苓20半夏18煅龙骨20煅牡蛎20川牛膝20首乌藤15炒白术15。一剂分三次服用。当天下午三点喝的第一次,晚上六点吃饭,我就见她有笑容了。睡前喝第二次。当夜睡眠好,第二天早上讲,腰只有点微疼了,此时一剂还没喝完。等第二剂喝完了。腰已经丝毫不疼了。最后再喝一剂巩固一下。感觉这次方证对了。 老师我今天分享一则桂枝汤医案,1月28日,天寒小雨,我背着孩子去舅舅家团年,寒水湿透背心,虽然我换掉了贴身衣服,下午还是感觉怕冷,夜里头痛。家里没称,随手大概抓去了桂枝汤。桂枝20白芍20炙甘草13生姜25大枣6枚。分两剂服用,睡前一剂,夜里3.半。感觉头肩重,非常重冷,身上不冷,我又喝了身下的一半桂枝汤。没多久整个背部出冷汗30分钟,头部没怎么出汗,我换掉衣服后,调理被条后汗停。1月29日起床头痛依旧,吹风也疼,我怀疑是发汗没发透,因为头部出汗时间太短。发现舌尖有点红了,所以又抓了柴胡桂枝汤加葛根。夜里,身上又出汗,头汗也有,这次头明显出汗够十分钟,然后明显脖子强痛,夜里腰疼,翻身也疼,不易睡着。早上起床后,头痛痊愈,脖子强痛痊愈。唯觉全身无力,大腿按压疼,腿重无力感。今天早上熬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现已经服用一次,目前没有任何难受感觉。我发现服桂枝汤必须稀粥一碗为助力,才能放心发汗透彻。我第一次发汗不透,所以第二日头痛,因为头部有寒,后来再发一次汗,透出来才好了。身疼身重,说明还有寒湿在腰腿。昨日家中父母不止一次让我看村医,我说这个村医可能还不如我(这个村医给我岳母治病,太阳伤寒症,治了五日,随痊愈到目前竟然睡眠不好),我有老师教,而且这些症状还在我掌握之中,明天必定会痊愈。 山东-任坤明:老师您好,我结合自己给我孩子治病的案例说一下用经方的教训和体会。年12月份正是新冠疫情严重的时候,我的二宝当时是三个月左右,一天夜里突然发烧,试体温39度多,未处理,上午体温降至正常,到了下午她的体温又上升,我给她用了麻杏石甘汤,结果出了汗,体温略有下降,但是孩子瞪着眼睛不睡了,当时麻黄用了三克,事后考虑是麻黄的副作用所致,到了白天体温在37度左右,以为没事了,结果晚上又烧起来了,并且是高烧,这我也不敢再给她用麻杏石甘汤了,没办法用布洛芬颗粒,喝下去后,出了一身大汗,不怎么烧了,结果到了晚上又烧起来了,没办法再喝,还是出了一身汗,到了晚上又烧起来了,真是无奈,就这样反反复复六七天,把我和她妈愁的,唉!当时感觉有种穷途末路的情形,怎么办?怎么办?医院吧,想想去了也没有好样,当时只要是发烧,医院就让做CT胸透,做各种检查,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受得了,况且检查完了,还要治疗,无非就是打针输液,就是抗生素激素,对孩子没有好处,考虑来考虑去,家里的老人又催着,孩子太小了,医院看看吧,万一有个好歹,不是耽误了吗。但我考虑,孩子虽然反复发烧,但是精神状态不错,也能吃能喝,也不咳嗽,,百度了一下说是婴儿急疹,说是七天就好了,可这也够了一周了,怎么还是发烧,突然想起来以前外出学习时认识的一位樊老师,赶快向他求救,把情况一说,樊老师简单问诊了一下,发来一方柴胡30,黄芩12半夏10党参10天花粉15生石膏45生姜9炙甘草9大枣6个,嘱咐我赶快煎煮给孩子喝下去,结果只喝了两次,就一付药,不再发烧,完美收官。通过此事,我对小柴胡汤退热有了切身体会,也对应用麻黄有了深刻教训,我的孩子自从用了麻杏石甘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睡得很少,就是不睡觉。也是用了麻黄所致,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今天借着这个机会,讲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俾益! 以前缘份不到,不认识老师,前段时间看您写的文章,也是说小柴胡汤加石膏是退热神方,看来确属经验之谈! 四川-秋子:谈谈对桂枝汤的理解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证:太阳主证有汗 脉浮缓、头项强痛而严寒。 理:1为什么脉浮?因风寒侵袭人的体表人体阴气奋起抵抗故脉浮、邪在表、脉在表。 2.为什么脉浮缓?缓:就是脉松,或因邪气比较轻,人体阳气抵抗没有那么强烈激烈、或因人体、正气不是很盛.抗邪无力,故脉浮缓。 3.为什么头项强痛?就是头,颈部,背部乃至全身关节都可能痛,最明显的是头项,因风寒侵袭人的体表、体表属太阳经范畴,阳病病位在表。在上部、又因寒邪主收引,主痛,故强痛,尤其头项强痛。 4.为什么恶寒?因寒邪伤人。最易伤及阳气,而桂枝汤证的恶寒一般比较轻,恶寒一般不大严重,如果是严重的话,就出不了汗了。 5.为什么出汗?一方面是由于体表受寒比较轻,还没有完全把体表的阳气给束缚住,还有出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人的正气不足,固摄不住津液致使津液外泄桂枝汤的出汗不是正常的出汗,这个汗液不是邪气被驱外的表现,而是营阴外泄。 所以治则:用辛温解表发汗的方式驱除寒邪风邪。但是要用温和的方式:不能更伤营阴及卫阳、解表的同时还要守护正气,收敛住体内津液不外泄。所以这个方子的绝妙之处就是:一边驱邪解表发散,一边收敛固正气补阴液,考虑非常周全。 云南-左淑媛:素来不易感冒,并非身体棒,而有可能是身体报警开关不灵,未学经方前还自以为很好。 终于体验到感冒的,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因为工作去山上。山中森林繁茂,气温低于市区了3-5度,一进山,好冷,不禁打了个冷颤,不一会儿就清涕直流,心想真幸运冷到了,正好体验下感冒,实践下经方随着气温升高不流涕了,其它症状也不明显,仅是中午吃不下饭,也就没在意。第二天出现眼眶鼻梁额头痛,声音有点重,无汗,按葛根汤证生病了,服用葛根汤原方。晚饭后服一剂,当晚10:33左右,突然一股清气直冲头顶,瞬间感觉身轻眼明,惊叹不已!早上起来再服一剂,诸证毕,经方奇效体验了。 感谢朱老师和胡老师引领我们探寻经方之路,学习经方,让我先学习看医药说明书,再学生何病找何医,再学会自治简单常见病。最最重要的是学习六经辩证的中医理论,知道健康与否的重要问题,这些知识让我受益终身!再次感谢老师的教授!祝老师春节快乐,合家安康! 广西-石文林:跟结一老师学习《伤寒论》三月有余,课程内容从太阳、少阳、阳明到现在少阴病篇,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又有许多医案参考,加上朱小宇老师《张仲景医学进万家”课堂讲义》课程的神助攻,以及群里各位老师同学的经验交流和分享,自己受益匪浅,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运用六经辨证和经方在家人朋友中也做出了几个成功案例。 做得最好的是太阳病的辨证和对治,做了有十几例,几乎是百发百中。 1、辨证要点 1)首先是抓住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其次是分型辩证: 有汗、脉浮缓弱为中风虚证,方用桂枝汤; 无汗、脉浮紧、体痛(包括喉咙痛)为伤寒实证,方用麻黄汤。 2、加减:如果有喉咙痛、发烧的情况,要合上麻杏石甘汤;兼有少阳证的加小柴胡汤等要随证而治。 还有一种特殊的是运动出汗后吹风着凉感冒,或有颈椎病引起头晕、背紧、血压升高的用葛根汤效果也很好。 3、对麻黄、石膏的认识。我在处理太阳病时,几乎都用麻黄,中风虚证和体弱的用6~9克,伤寒实证、咳嗽、肺部发炎用到12~18克,效果都很好;如果有发烧,一定要用石膏,石膏的退烧效果非常好,退烧最快的记录的半小时。 学习过程中,还做过几个少阳病、阳明病和少阴病以及几经合病的案例,效果都不错,收获满满。 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能遇到结一老师和朱小宇老师这样德才兼备、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真是我们这些中医小白的荣幸。非常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祝结一老师和朱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广西-绍强:昨晚同村的一人打麻将回家雨淋湿头发,天气冷,由于太晚用干毛巾擦擦干就睡了,第二天流鼻涕时不时打喷嚏,还咳嗽,穿衣服睡盖被子也感觉冷,问他要不吃点药,医院打针,我想这个证状不是麻黄汤证吗,医院打针也没那么快好,要不吃点中药,他想想,说试试吧。 我就给他麻黄12桂枝8炙甘草6杏仁10,煮好后一点点喝,感觉有点热,给他来碗粥,感觉要出汗了,但同时感觉人舒服点了,再喝点粥,盖被子,我看没事了,我回去了,到了下午,他过来说好了,证状没有了,他说了谢谢,我们都村的,大家相互帮助,然后给我支烟,说还是中医好,当时心里的欣慰! 注:以上分享诸案例,作者皆为初学经方和践行经方者。余不揣浅陋,与众同学也。尚有不少案例和体会,将陆续分享之,以飨读者。 结一记于年1月30日于积步书斋 如对中医有兴趣者,可扫描下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gy/10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失眠梦太多太累怎么办这些睡眠小秘诀,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