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799.html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最强的语言表达形式,撇开其他要素要求,单就语言表达来看,作文过关不过关,有三个通俗的标志,那就是:通、对、好。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换句话说,作文的语言表达,必须有三项基本修炼,那就是语法、逻辑和修辞。

语法,对中学生来讲,主要表现在词性分类、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四个方面。这四个层面是递进式的知识,一个没掌握好,下一个更不好掌握。所以,一个复句关系总不明了的孩子,你总会在前面三个系统中发现结症。

逻辑,说大了,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怎么才算高级?从应用角度说,你说的符合事实和客观规律,就显得高级,反之,就显得低级——满嘴跑火车,胡说八道,牛头不对马嘴,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你看,这种事尽管很多,但它不对,不应该。

修辞,从狭义角度说,就是那么些修辞方式,专搞这门学问的要研究一百多种。对中学生来讲,能熟练掌握十来种,就很彪悍了。从广义的角度讲,炼字炼词,也都是修辞的范畴。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鲁迅写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几代人都学过,堪称经典,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依然经典,引述一段如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鲁迅的文笔好,好在哪儿?从语法、逻辑和修辞看,就很清晰。

语法不必分析了,从用字用词到句子的组织,非常规范,不存在字词使用不当或者表意不清的问题——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时说,你所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别用戏法来蒙混,逃避困难只会更困难。足见,经典作家对语言锤炼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在前面说了,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你的表述,要符合事实和客观规律,在算有逻辑,经不起推敲,就不能说有逻辑。鲁迅对百草园的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逻辑包含其中呢?我曾让孩子们把前半段描写中的事物,按照空间高低排列出来,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草间的叫天子——你会发现,从菜畦位置最低,石井栏就高一点,皂荚树比石井栏高,桑葚比皂荚高。桑葚之上还有吗?没有了,天空当然比桑葚高,那不属于百草园了,鲁迅就不管了。到了最高处的时候,桑葚不见了,换成了鸣蝉,又逐步降低,到了伏在菜花上的黄蜂,最后到了草间的叫天子。

这段景物描写有两个特点:

1、视角位置从低(菜畦)到高(桑葚),然后又从高(鸣蝉)到低(草间的叫天子)。

2、又静入动。菜畦、石井栏、桑葚都是静物,鸣蝉、黄蜂、叫天子变成动物,而且动静交换处,恰恰就是视角最高处。

高低动静,有何逻辑?当然有逻辑啊。人回忆故园,总是充满深情的,假如你站在百草园边上,看着院子开始回味——让看到事物带着你回到过去,你该怎么看?眼珠子高速旋转,还是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都不行啊,你是在回忆童年乐园呢,不是在杀人现场找线索呢,更不是在回忆院子里和媳妇打架呢。由菜畦到桑葚,再由鸣蝉到草间的叫天子,是一个缓缓抬头凝望,又徐徐低头凝视的过程,眼睛带动着耳朵一起回味,这是人的深情自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描写,就是要符合“深情回忆”的事实和规律。

所以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能变吗?不能,先低头看菜畦,再抬头看桑葚,再低一点透看石井栏,此时耳朵竖起来听蝉鸣——这像一个思维成熟又饱含深情的人干的事吗?更像一个三心二意的孩子,经不住诱惑,搞不清自己要吃黄瓜还是桑葚,对石井栏跟前挨过的一次毒打还印象颇深,但蝉鸣的声音又让他迅速忘记了教训。

逻辑还表现在鲁迅对复句关系巧妙的把控上。

“不必说……也不必说”,鲁迅用一个并列结构将回忆徐徐展开,更巧妙的是,用语气较为强烈的否定句同时将说的内容否定掉。桑葚鸣蝉,这么好玩的东西为什么“不必说”?就是为了用递进关系强调出下一个东西的特别之处: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紧接着又来一串并列复句,和“无限趣味”构成一个解说复句的关系。没有前面语气较强的否定,后面解说复句的主句,分量就不够了。反过来再说,单是泥墙跟一带都这么好玩,前面被否定的东西,在鲁迅的记忆中,更是永远不能抹去了。

修辞,就不用多解释了,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是干什么,小学生都清楚。至于炼字炼词,从语法角度说,不同词性,功用不同。从修辞角度说,为何鲁迅给事物附加那么多的情态词?你去掉这些东西,再读一下感觉: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一带,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

意象都罗列出来了,很明显,是一副中药方子,就是搞不清治什么病用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hj/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