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曲家珍医生,今天给大家讲讲高血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常被称为高血脂,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dyslipidemia),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TG)和(或)总胆固醇(TC)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根据升高脂蛋白的种类不同,临床上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

2、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性高脂血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什么原因诱发的呢?

1、原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具有家族聚集性。相当数量的人群原发性高脂血症原因不明,可能是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关环境因素有: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不足、肥胖、抽烟、酗酒以及年龄增加。

2、继发性高脂血症

由其他疾病及已知原因导致的血脂异常称为继发性高脂血症。

导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

斑狼疮、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高脂血症: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部分抗肿瘤药物等。

另外,雌激素缺乏也可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从中医角度怎么看待高血脂血症的呢?

中医临床上一般认为高脂蛋白血症属于“浊阻”、“痰湿”、“肥胖”、“湿热”、“血瘀”

等范畴。高脂血症与肥胖有关,中医认为许多肥人喜欢嗜食肥甘,饮食不节为主要原因。

好坐好静活动少,消耗少,也为高脂血症与肥胖的原因之一。

脏腑功能失常尤其是脾、肾、肝、心等脏关系十分密切。素体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常,易致湿浊内生,化为痰浊

阻遏经络。

情志影响使肝气郁结,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司湿浊化痰、蕴热,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发病。

另外嗜食肥甘、醇酒乳酪。也会使“湿从内生”,生湿生痰生热生风。因此,高脂血症中医病机是在脏腑之气虚衰基础上,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好坐好静,七情劳伤等形成正虚邪实证。本病主要在心、肝、脾、肾,诸脏邪实主要表现在湿浊、痰浊与血瘀。临床虚实兼夹症候为常见。

中医学无“高血脂症”这一名称,但对该病出现的眩晕、头胀痛、耳鸣、肢体麻痹、腰膝酸软、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早就认识到了,《内经》谓:“血少黑而浊,散不能射”

病在血液其源在脾

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高脂血症多见于过食肥甘,形体肥胖,又缺乏运动的“吃动失衡”之人,这与中医的“脾失健运”有关。血脂犹如营血津液,为人体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布输全身,贯注血脉,温煦肌肤,濡养脏腑百骸,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湿浊、痰饮、瘀血无由生聚,血脂自不会升高。

一旦脾失健运,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不能分清泌浊,水湿不归正化,则水津停而成湿,湿聚成浊,浊聚成痰,痰入血脉,痰瘀互结,沉积脉中,就形成高脂血症。

中医如何治疗呢?(避免大家胡乱套方,我把克数去了)

1、湿热郁结治以清理湿热。

消脂汤:生草、决明子、荷叶、泽泻、茯苓、菊花、忍冬藤、薏米、玉米须

2、脾虚痰盛治以健脾祛痰。

二陈汤加减: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杏仁、白术、白金丸

、胃热腑实治以清里通泻。

大承气汤加减:川军、厚朴、枳实、黄芩、胡黄连、芒硝、山栀

4、肝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泽泻、车前草、柴胡、当归

5、脾肾两虚治以健脾补肾。

清脂汤:生何首乌、菟丝子、女贞子、仙灵脾、生地、黑芝麻、泽泻

6、气滞血瘀治以活血理气。

活血方加减:丹参、川芎、郁金、红花、生蒲黄、茺蔚子、大黄

#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xz/1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