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荷包文化初探
达斡尔族荷包文化初探 高星贺阳*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荷包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为荷包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少数民族运用独特的工艺和材料制作出的荷包与汉族相比更具实用性。本文以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荷包为例,结合达斡尔族的历史及荷包自身的发展,介绍与汉民族不同的达斡尔族荷包。 达斡尔族;荷包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服饰自先秦时期开始有了具体的形制,连配饰荷包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系。荷包的发展同服饰一样,共同见证了历史的传承。荷包的发展随着朝代更替以及民族文化的融合而发展,不同民族的荷包也产生了不同的样式以及实用功能。对于达斡尔民族来说,荷包是该民族服装配饰的重要组成配饰以及特色工艺品。 一、达斡尔族历史背景达斡尔族是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少数居住在新疆地区。达斡尔族以契丹文化为背景。据史料记载,古代契丹族的大贺氏,曾是契丹族的一个强大部落,全称“大贺尔”部。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现在的“达斡尔”这个民族名称便是古代契丹族的“大贺尔”部族名称的保留和延续。 在清代文献中多用“打虎儿”代表如今的达斡尔族。在《清圣祖实录》中,对于最初达斡尔族的名称“打虎儿”有相关记载:“理藩院题,查打虎儿有一千一百余口,未编佐领,应照例酌量编为十一佐领,设头目管辖。从之。”这里面记录了“打虎儿”的人口数量等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在《吉林通志·圣训志》《朔方备乘·圣训一》中也沿用了“打虎儿”三个字。直到年,根据本民族意愿将其族正式确定为达斡尔。 自辽王朝灭亡后,达斡尔族便从北方迁徙到黑龙江北岸地区生活。达斡尔族主要居住于嫩江流域、呼伦贝尔草原和阿尔泰山南麓的丘陵地带,该地带属于高寒地带,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摄氏度至零下45摄氏度。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利于少数民族居住。由于温差较大,达斡尔族的服装多以兽皮为原料缝制而成。达斡尔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长期迁徙使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口袋装物品,或许佩戴荷包的习俗也因此形成。达斡尔族最初的荷包便是用兽皮缝制的大口袋,在口袋上端用皮条抽口,将其挂在牲口背部用于盛放粮食等物品。 二、荷包历史发展“荷者,负荷;囊者,袋也。”从《说文解字》中可以得知荷包是用来装物品的袋子。古时候人们用荷包装银两、小物件、香料等。荷包历史悠久,在先秦时期,“佩囊之俗”已蔚然成风。《诗经·大雅·公刘》中有云:“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意为“包起干粮备远游,大包小包都装满”。“橐囊”是荷包早期的形式。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群m7墓中出土的方形皮袋,长6.7厘米,宽3.7厘米,羊皮质。考古工作者判断它是随葬明器,是根据生活中的实物专门制作的缩小版。这个墓推定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或许是可见的最早的荷包实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方便军队行军打仗,推行胡服,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在服装中第一次融合的典型案例。 图1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最早囊实物 图片来源:《考古》年01期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葬 汉朝时期,官吏身佩绶带区分身份等级。绶带用丝带编织而成,平时人们将绶带放在绶囊之中并悬挂腰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中有饰花香囊、绣绩香囊和绣罗锦底香囊,香囊中还发现有茅香、桂皮、花椒、高良姜、杜衡、辛夷、佩兰、干姜等香料的遗存,是汉代香囊的重要实物佐证,也证明了在汉朝人们便有佩戴香囊的习俗。 图2汉代印及绶图片来源: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魏晋时期是动荡、战乱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在这个时期大大增加,并且出现了空前的大融合,最明显的体现就在服装方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荷包的佩戴依旧流行,佩囊的制度也正式确立,并且继续沿用“囊”的名称。在魏晋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在服饰文化的交流融合尤为明显,或许也是在这个时期少数民族开始接触到不同于他们以前使用的功能性荷包。 唐朝作为历史上文化最为灿烂、历时最为长久的王朝,民族的多元化以及统治阶层因胡汉相混的血统使中华民族的眼界格外开阔,让文化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从唐代的壁画中就可以看到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例如阎立本的《步辇图》,途中禄东赞腰间就挂有囊袋,也说明当今的藏族在唐朝时期也佩戴囊袋。 图2步辇图图片来源:唐代画家阎立本 在敦煌壁画中唐第窟的《各国王子举哀图》中也有两个少数民族人物的腰上挂着荷囊,画中不少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围在汉帝王周围。有学者在研究壁画时曾对比了少数民族的帽饰发展,并判断出图中的少数民族人物有吐鲁番人、回鹘国贵族、高句丽人、突厥人,这也证明腰佩荷囊也是少数民族的习惯。除此以外,唐代还有“蹀躞七事”之说,人们除了佩戴表明身份的鱼袋,还会佩戴有盛放笔砚之类的算袋、刀子、火石、针筒等,这说明随着荷囊实用性的体现以及所处大环境的文化交流融合使腰间杂佩慢慢出现流行之势。 公元年,蒙古族忽必烈建立统一的元王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忽必烈将蒙古族文化带入中原,此时服饰为多民族相融合的时期,虽然民族服饰相互融合,但是各个民族依旧保留本民族传统服饰形制。南唐画家李赞华画的《东丹王出行图》中绘有六位骑在骏马上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的衣冠、服饰、佩袋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其中可见腰束蹀躞七事,也有悬挂的囊袋,所以可推断出契丹族在辽金元代时期已经开始腰间佩戴囊袋并延续至今。年,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了“锦绣衣饰——契丹人的生活与艺术”展览,展品年代是辽代服饰,其中便有荷包的身影。 图3各国王子举哀图 图4东丹王子出行图 由展品可以看出,此时契丹人的荷包除了一般的束口袋样式以外,还出现了翻盖式,荷包的边缘加固以及装饰手法也日渐成熟。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辽代“绫锦缘海东青纹刺绣皮囊”,囊袋上部边缘材质为绫,中部为小窠对狮妆金妆银锦,下部为主体,以皮质为绣底,皮囊两侧一面是对蝶对鸟牡丹纹,另一面是飞鸟狩猎纹,四鸟之间是一个海东青追捕野兔和野鹿的场景。 由此可见,荷囊在宋、元时期已经深入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并且功能逐渐增多,形状也逐渐变小,可悬挂于腰间作为服装配饰。在明清时期,荷包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变化发展,越来越具有实用性。 图5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品 汉族荷包相比少数民族而言在实用性方面并没有太多突破,相反在装饰性方面愈发精致,明清时期汉族荷包的装饰性达到了巅峰。清朝时期,人们的审美受到宫廷贵族的影响,过度注重技巧和纹饰,器物也日益变得五光十色、精细俗艳,因此荷包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益求精,甚至清宫中设有专门制作荷包的机构,宫女们每年都要缝制、刺绣大量的荷包,以备黄帝、后妃们行赏使用。荷包在清朝时期开始从装物品的小物件变成赠与他人的礼物,而其中最主要的用处就是女子给男子的定情信物。荷包在传递情感这一功能上,在《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在《红楼梦》中多次记载荷包的使用场合以及用途。 三、达斡尔族荷包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梳理的荷包历史来看,荷包经历的时间跨度很长,并且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功能。例如代表身份地位的“绶囊”以及“鱼袋”,或者驱蚊驱病的香囊,发展到后来只具有装饰性的荷包。纵观历史,汉民族的荷包主要以传递情感、表现女红技巧为主。然而少数民族的荷包多以实用性为主,例如烟袋,烟袋或许是少数民族的荷包中出现最多的品类,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在于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理环境比少数民族相对优越。少数民族多身处高山或者环境恶劣地带,身居高山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带针筒、火药袋的荷包。由于寒冷天气的原因,对不得不经常迁徙的少数民族来说,烟袋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身处黑龙江一带的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族。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需求不同于汉民族。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物品的实用性变得格外重要。正因为经常迁徙的原因,游牧民族需要用荷包装载物品,达斡尔族也不例外。达斡尔族从古至今都在延续佩戴荷囊的习俗,在此期间,创造出与汉民族不同的制作工艺。达斡尔族的荷包按照功能可以分为香包和烟荷包两种类型。 图6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 在达斡尔族,香包是一种精美的装饰物,并且样式有很多与汉民族有些类似,有压葫芦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香包的材料来源于缝制皮装剩余的边角料,一般用袍子腿皮或者狐狸腿皮缝制而成,里面装有自家田园种植的香草,其中达斡尔族用缝制皮装的边角料所做的荷包,最能体现少数民族所秉承的“物尽其用”原则。除此之外,达斡尔的妇女还会在香包上绣鸟、兽、花、草、日、月等图案,香包上也会挂有金色、红色、绿色的带子,带子上配有金、银或玉石的饰物。达斡尔族的香荷包与汉民族的多有相似之处,最不一样的就是达斡尔族会将玉石或者彰显财富象征的物件挂在香包的带子上,这也是两个民族由于地域以及物产资源的不同而产生的。 但是对于达斡尔族来说,最特别的不是香荷包而是烟荷包。达斡尔族的烟荷包用达斡尔语表示为卡尔特尔格,是一种民间日用刺绣工艺品,有男用和女用两种类型。男用烟荷包造型多似葫芦形,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部分用兽皮缝制,多用袍子腿部的毛皮缝制向上突出的半圆,有皮镶边和对称向内的云卷纹装饰,上口有皮套扣;下面是布制袋囊,一般同火镰一起相连,系于腰带上。男用烟荷包的花纹图案除了以上的造型外,还会用黑色布剪成镂空形状,拼贴在白色地方或者兽皮上,并在口袋上挂上玉环。 图8带火石皮炎袋和烟袋 (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女用烟荷包两侧均有穗饰,荷包一般以白色或者浅色为主,并以带底纹的浅花条包边。女用烟荷包外形偏小,式样较为丰富,有葫芦形、圆形、长方形、宝瓶形、倒扇面形等。烟荷包口分紧口、抽线口、平口等几种。女用烟荷包两边还有穗饰,荷包一般以白色或浅色较为常见,并以带底纹的浅花条包边,除葫芦形荷包以外,其他形状的荷包口均为黑或深色的。荷包的正反两面均有与底色形成强烈对比的刺绣图案,以飞禽走兽花草为主,也有人物故事,如有松鹤同春、仙鹿衔灵芝、花卉蝴蝶及后羿射日、张良抬履和宣扬封建女性贞洁的故事等。画面题材丰富、颜色鲜艳,技法多样,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烟荷包除了反映出达斡尔族与汉族不同的荷包制作工艺以外,还反映出了该民族的生活特性。对于他们来说烟荷包是必备之物,是一个具有实用性的配饰。达斡尔族以游牧、打猎为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比较寒冷的区域,为了提神、御寒,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抽烟的习惯。在东北地区经常听到“大姑娘叼着大烟袋”的说法。对于达斡尔族的人民来说,烟荷包是生活的必需品,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辽阔的草原时打发时间。 图9烟袋(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图10五彩烟袋和荷包(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烟荷包除了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提神、御寒、打发时间以外,在达斡尔民族的交往礼仪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都非常重视礼仪与礼节,这种仪式感让他们对于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达斡尔族的众多礼仪中,有一项礼仪就是敬烟礼。在过去,达斡尔族人自己种黄烟,所以他们会随身携带烟具以及自己种植加工的烟草。当达斡尔族人碰到重要场合时,便会实行敬烟礼。烟荷包已经深入达斡尔族人民的心中,特有的礼仪以及生活需要使烟荷包成为了必需品,同时烟荷包经过时间的沉淀,也形成了符合本民族特征的独特手工艺。 四、总结荷包的产生由来已久,文化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慢慢地从单一化变向多样性。由于不同民族的居住环境不同,所用资源不同导致达斡尔的荷包与汉民族荷包在材料以及使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区分,但也因此让人们看到各个民族在制作本民族物品时,本民族的人民不断发挥智慧去解决问题,也正因如此才能创造出符合民族特点、地域文化内涵的物品。对于汉民族来说,荷包的装饰性远远大于功能性,因此,导致如今汉族荷包已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人们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xz/8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胃疼老是吃药傻不花一分钱胃病者的l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