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成药调经剂安坤除烦药更年安片
凡以调理月经,治疗月经不调为主要作用的作用制剂——调经剂 本类部分中成药含活血甚则破血之品,不宜过量久服,孕妇及气虚体弱者当慎用 本篇介绍妇科调经中成药之安坤除烦药:更年安片、坤宝丸 更年安片 一.组方 地黄、熟地黄、炒何首乌、玄参、麦冬、茯苓、泽泻、牡丹皮、珍珠母、磁石、钩藤、首乌藤、五味子、浮小麦、仙茅 二.方解 方中地黄甘寒质润,苦寒泄热,善清热凉血、滋阴;熟地黄甘润微温,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炒首乌甘补微温,不腻不燥,善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要药。合而用之,滋肾阴、益精血功著 麦冬甘润苦泄,微寒清热,既养阴清心,又除烦安神;玄参苦泄甘润寒清,善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牡丹皮苦泄辛散微寒,既清热凉血,又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茯苓甘淡渗利,性平不偏,善健脾宁心安神;泽泻甘寒清利,善清泄肾火。合而用之,善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珍珠母咸寒质重,善镇潜安神;磁石咸寒,沉降下行,善镇惊安神、滋肾聪耳;钩藤甘凉清热,质轻清透,善清热平肝。三药合用,善镇心安神、平肝潜阳,以除烦躁、止眩晕 首乌藤甘补性平,能养血安神以除烦;五味子酸收性温,善宁心安神;浮小麦甘补凉清,能益气除热敛汗。三药合用,能安心神、除烦热、收敛止汗 仙茅辛而燥热,善温肾壮阳,以阴中求阳,达调和阴阳之目的 诸药合用,主以滋阴,兼以清敛,标本同治,共奏滋阴清热、除烦安神之功 三.功能 滋阴清热,除烦安神 四.主治 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症见烘热出汗、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烦躁不安;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五.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6片,1日2-3次 六.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脾肾阳虚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服药期间,应忌辛辣食物 坤宝丸 一.组方 女贞子(酒炙)、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何首乌(黑豆酒炙)、龟甲、地骨皮、南沙参、麦冬、酸枣仁(炒)、地黄、白芍、赤芍、当归、鸡血藤、珍珠母、石斛、菊花、墨旱莲、桑叶、白薇、知母、黄芩 二.方解 方中用熟地黄填补肾精;女贞子、墨旱莲补肾填精、滋阴;覆盆子补肾精、菟丝子补肾阳、枸杞子滋补肝肾之精。配伍龟板滋阴敛阳,退虚热;麦冬、石斛滋阴;佐以退虚热的药,如麦冬、白薇、知母、桑叶、地骨皮、沙参,使得补中有清。在补肾滋阴,清虚热的基础上还佐以补血的药物,如鸡血藤养血通络。因为气血不足,容易导致瘀滞。另外,白芍滋阴敛肝,赤芍通络,赤芍配伍当归能养血通络。女性以血为养,在调理身体时,要考虑养血。精血不足,导致冲任之脉,气血衰弱,所以出现更年期的症状。酸枣仁养肝、安心神。肾精不足,精血亏虚导致心神失养,肝血不足,引起情绪异常;再配伍珍珠母重镇安神。黄芩、菊化、桑叶,白微、知母清虚热,心烦、虚火便能得到很好的调理。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养血安神之功 三.功能 滋补肝肾,养血安神 四.主治 肝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症见烘热出汗、心烦易怒、少寐健忘、头晕耳鸣、口渴咽干、四肢痠楚;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五.用法用量 详见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 六.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脾肾阳虚者慎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陈皮青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yy/10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同题共振ldquo绿rdquo
- 下一篇文章: 客官请品鉴,比梦华录更贴近夏季的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