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涉水来看你老屋杂记深度好文上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47810.html爬山涉水来看你——老屋杂记(深度好文)上官阿雅原创吧上官阿雅作者:上官阿雅今天(站在阳台上拍的故乡一角)一不是因为这个城市好或不好,而是因为在这个城市藏着我的老家,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还惦记着它,因为乡愁别无种植,还因为血缘派生出来的致命心思大抵如此。无论如何,恍兮惚兮在所难免,隔了几年,几十年,再回家,乡情总是给人惊艳和疼的感觉。唐后主李煜说:“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时间在指尖飞若轻鸿!而我驻足于故乡蓝天下的这一刻,竟然是那样安静,天是深色的蓝,远处人影绰绰,素色懒散,声音旷世遥远……(老屋客厅还算保存很好)到家了,站在门旁,密码却已忘记,半天才打开门。第一感觉,人书俱老。蛛丝、尘埃、外面的叫卖声和新邻居,窗口的老榆树和风漫卷……二我放下行李和背包,环视老屋,就开始打扫整理除尘。走进书房,翻开一样样分类堆放的东西,似散乱的手稿,似经由的车站。拨开时光的微茫,便洞见了那样日子里的味道……(客厅一角)有妈妈曾读过的老本《圣经》,她晚年的时候每天在啃读《圣经》,不认识的字或问我,或查字典。还有我的各类书,孩子小时的衣物,他用过的英语复读机。他的大学校徽,高中时的足球衫等。一切均在,多么美好!原来葱茏的山水,都搁浅在这里!想想谁是时间的败寇,谁又不是呢?我的感觉就像《七里香》的歌词:“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几句是非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书房依然很乱,晾衣架已经坏掉了,洗的衣物,胡乱搭在梯子上)在这个房子整整住了十年时间,是我人生的最好时光,后来就撇开它去了北京,如今来来往往或浓烈华丽,素常新鲜,陌生疏离,我终于可以有旧可怀……摆在一角的茶色布艺插花宛若从前……一组细瓷小茶杯呈现在我面前,釉下彩的翠绿叶子活生生的,在青釉里像是要开出花来……这里斟满过我平淡平常且琉璃般的时光……我曾用过的小音箱,插上电,就播放起了《往日时光》,还有一摞子上学时的读书笔记日记。珍贵的拾起它,就像捧出一个青春季节……放眼,一书柜有用和没用的书,发黄的老杂志,紫檀色的花架,于九十年代报社发给每位职工的电子万年历,如今定好时,还可沙沙的走起来,不知里面还记没记载什么签字的文样,老黄历上飞起尘沙和当日的笑声……站起身,望着窗外的蓝天,它蓝得那么深邃和寂寞。此时此刻,即便我冷眼看她,也还是那么草木清香……(孩子中学时的英语复读机)三连日来,低下头来干活,几天没出门。原来老的家具基本没动,壁橱里的餐具显然老了,非但能用,还很好。买了粮米油盐,老屋的烟火岁月立刻有了生机。在集市上扯了一米碎草清香的精梳棉布,分成几个小块,给厨房里的白色小家电每人一个好看的华盖,嚯,温暖体贴就来了!花儿是不能不买的,去了集市,买了绿萝、吊兰、虎皮兰、芦荟,分散在我的写字台上,屋角和阳台……(绿色瓷瓶、绢花、草编的收纳筐)鲁迅言,那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他记忆里最快乐和好玩的地方。在那里采摘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捉蟋蟀、玩斑蝥,有时挖何首乌的块根,摘木莲藤的果实……夏天在树荫下纳凉,听蝉歌唱,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寒冬飞雪,在雪地上捉鸟雀。盯着张飞鸟看……还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鲁迅的往昔好不热闹!(电视柜里的老式的VCD)我徘徊在我的书房里,翻看整理着这一切一切。老照片,全本的电影和电视剧光碟,还有早年那细碎凌乱的文字,某某编辑部的退稿信等。那时梦想将来当作家,郑重其事的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沙鸥。第一次用笔名投稿。记得给《诗林》投稿信就用了这个笔名,也附上了我的原名,不记得那日的阳光云云,只记得《诗林》刊发我的诗歌,用的是我的原名,当时《诗林》的编辑叫陈丹妮。现在回味,这些细碎的小事是那么让人动情难忘……(上面的盖帘,是我妈妈当年用秫秸穿起来的,它太老了!竟然还在,够让人惊艳的!下面的垫子是我亲手缝制的,大约也有二十年了……)一连几日,我低头在我的书房里搜寻整理我的斑蝥、木莲和覆盆子们。我有一个毛病,换地方就睡不好,即便是我的老屋,一样积习难改。为了睡好傍晚出去运动遛弯,邻居大姐迎面碰上,她拉着我的手说:“这趟回来就别走了,那北京(ye)死热(ye)死热(ye)的!有什么好?!它再好,它那儿有我们东北那么好吃的大米吗?有我们东北的那么好吃的土豆、豆角、西红柿吗?!没有吧?这不得了!……“我连连回答说没有,心海里有好多话,一时却难以一一说出。(我的小音箱,二十多年了,声音还是那么动听……)四走在长街上,偶尔遇上熟人,大家都带着岁月的沧桑和慨叹。孩子同学的妈妈已经带上了助听器,和她说话要大声的喊。新楼拔地而起,时光叮咚琳琅,月白风清的闲话和风声雨点都像昨日的唱片了……有的邻居搬走了,有的邻居又回来了,有的房子占了另觅新址,走马灯似的人群来来往往。去两位姐家,姐又来我家,闲暇我们一起包饺子,时光在厨房的叮咚和细碎的声音里流动。我们怀旧,谈及所有的家长里短,谈及儿女情长,轻声细语,像是一片花落的声音……人,漂泊和归来,都是走在路上的最好风景,比如我心心念念的老屋,和老屋承载的一切。(八九十年代的老杂志)五电脑带了回来,插上电源,就可随心所欲的读书写字了。这几天耗在书房里,翻阅阎崇年的《大故宫》……故宫我曾去过多次,可是有一个地方是永远不开放的,它就是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于九十年代报社发给我们的电子万年历)读完阎崇年的书才知,没向游人开放的乾隆书房,其实是很小的,小到你无法想象,一位君临天下的皇帝的书房,竟然比百姓的一张双人床大不了多少!阎崇年这样说“我在故宫院长的陪同下,亲自带着卷尺进去量。量完之后,最后得出结论,就相当于双人床的两倍。4.8个平方米。乾隆自己读书的地方,三希堂就是这个面积。”(圣经和字典)乾隆书桌也不过长70厘米、宽31厘米,高38厘米,比大老板那个10米以上的大班桌小多了。乾隆就坐床上,盘腿坐在那写书法、读唐诗、看字画……4.8平方米,和一个普通人家卫生间的面积差不多,两个人走进来,都会碰头……读完《大故宫》,有一种凛凛敬畏的感觉油然而生,似一切的浮躁都收了心,完成了一次超越。漫漫人生路,一个个车站的奔着,来往告别。光与影,艳与寂,沸沸扬扬的赶场赶车时刻。郁闷过、急躁过、痛恨过到风吹浮事终无言。我们的好,终究是质感的!珍惜她,无比幸福……于年7月7日(阿雅摄于年夏北京)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留言、转发、分享、打赏,点一下再看。谢谢朋友们……上官阿雅:做过教师、记者、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做记者和文艺副刊编辑时,曾获黑龙江省优秀副刊编辑。曾多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的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上官阿雅的作品有散文集《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长篇小说《我的青春在北漂》在天涯阅读量六十多万人次,跟帖近两千次……阿雅所发的散文小说近几百万字,散见于全国报纸副刊和网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yy/12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明医小安中医怎么样降血压的几个有效药方
- 下一篇文章: 设定新颖的年度好书原始种田半兽蛮夫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