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惊见僧医3
大家见过两位八十多岁老中医,为了切磋,治疗一个咳嗽,而切磋琢磨一个大早吗? 当我们到百草园时,老僧医和另外一位中医老爷子正在研讨咳嗽的治法。 据说这病人咳嗽,脚溃烂,常规以为要消炎,老先生非常严肃地说,炎不等于火。 最后他们得出要用景岳的镇阴煎,熟地、附子、肉桂、炙甘草、牛膝、泽泻。 (老先生做了加减,把泽泻改为茯苓、陈皮。) 老慢咳,反复不愈,必须治到肾中去。 老先生到书房里头,拿出手抄古本。 我们问,那是什么书? 云霞师姐说,那是景岳的《新方八阵》。 原来老先生拜过好几个师父,其中有两个师父像是水火不容,一个是专研究张景岳学问,一个是专研究陈修园学问。 两位大医家好像针锋对麦芒,但老先生却认为这些名医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自己。结果老先生肩膀同时挑起两脉的传承。 因此老先生还特别找来二十四个名医圣像图,要让出版社附在方歌解后面,希望学子见贤思齐。 可出版社考虑到彩印花费大,并没有放进去,方书不可以缺少名医的精神。 曾公在自己书房里头,挂三十二圣像图,为何呢? 德往上比。 欲往下比。 古来成才的硬道理,学者修学至高心法,都离不开这两句。 当时李东垣去拜访张元素,说,我要向你学习。 张元素是大家,你要跟我学什么? 李东垣豪迈地说,全部的医术! 看到这股气,张元素就知道知道传人了。 现在好多中医学子对中医没有底气信心,其实不是中医不行,是我们心量不够大。 当时我们考研的时候,三百多首汤方歌诀,有画重点,只考一百多首。 同学看到我们在复习时,居然把三百首汤方全部背下来,不分重点。 他们惊讶地说,这样会不会很耗时间,没有主次啊? 我们跟他们讲,没有一个汤方不是重点,每个汤方都可以转危为安,起死回生,逢凶化吉,破迷开悟。 罗大伦罗老师在名医传李东垣上提到,如果你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或者是为了毕业后工资高点儿考研,那么你的原动力是很小的,这样的人任何事情都可能使得他分心,任何挫折都可能让他放弃努力。 如果你有足够的心量境界理想,你为了达到这个领域至高境界而读,为了成为这领域最高手而读,则任何事情都不会使你分心。你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你的学业会在痛快中狂飙猛进。 别人在走国道的时候,你已经在坐高铁了,别人以为走高速很快了,你已经坐上飞机了。 别人付出十分努力,觉得挺痛苦。 你付出两三百分努力,都还觉得不过瘾。 吃苦耐劳,百折不挠,不再是痛苦的事,在有志者身上是在享受。在精气神饱满,专念的人身上,是在历练。 三思后举步,百折不回头。 这样的人势在必夺,无人与其争锋,所谓仁者无敌也。 所以人只要还有是非烦恼,都是没有志向的表现,严格来说是志向不够高远。 志大烦恼少,志小烦恼大。 如果你坐飞机了,你还会跟别人有摩擦碰撞交通堵塞吗? 老先生这几天最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我很惭愧,没学到什么,读书少,当时又碰到政治风波影响,学不好,以前读书很难,上面桌上放语录,下面抽屉里偷偷放医书。 老先生中午,我们都没看他休息,没病人时,他就坐在诊台上笔耕不辍,手不释卷。 老先生这般年纪跟造诣,还如此谦虚,我们大家根本没有资格露出分毫傲气。 孙思邈讲的,所谓青矜之岁,高尚经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这十六个字,像极了老先生。 老先生给我们写了好几首诗,说道,这些别拿出去讲,不过就是我疏解情怀而已。 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家,我们在他身边感受不到他对外环境的不满或波动。 任何时候要在因地上精进,在境遇上随缘。 现在我们好多医子碰到一些学习上的拦路虎障碍,比如拜师或医师证或工资高低或草药不地道或病人不信任或中西医同行纷争,就愤愤不平,这些所谓的波折斗闹,跟老先生比起来,那都没法说。 为何还不够精进,因为苦吃得还不够多。 老先生讲,人生路上苦味是最好的药。 那么如何从苦中超离呢? 老先生的父亲在世时,常对老先生讲,是恩要报,是仇要忘,人生六个字,政治,经济,文化。 把报仇不平的心机和经历,统统都用在精进学业上去,所有的憋气受屈辱自然无。 老先生说,这是大字不识的父亲给他人生路上留下最经典的指示。 老先生特别强调这七个字,搞自身建设要紧。 人会在是非中争辩,是因为在自身建设上不够精进。 所谓非凡人与平庸人差别也在这里。 中医可以养生,亦可以益人,还可以悟道,还可以救修道之偏。 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身心疲累,殚精竭虑,甚至可能暗耗脏腑,焦白了头发。 武侠小说上叫做经脉走岔,走火入魔,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就是精气神不够。 老先生说,这种情况是中医救了我。 有段时间,老先生身体不好,就用这个松柏育仙汤调整过来。 老先生讲,松柏育仙汤,乃补益精血方。 人病病在精血伤,人健康健康在精血满壮。 这部将来可能在佛门流通的中医善书,看哪个寺庙有福缘与发心,跟老先生请到这本《千山蔓》,振兴庙宇的医方堂,令学僧有一医技,可以养生,可以益人,亦符合佛门五明学问之医方明宗旨。 老先生在《千山蔓》序言里头讲到,修行人为众生治病,非以谋利为目的,在无檀越供养的情况下,以医疗获取柴米之资,非过也。 本上记载一首松柏育仙汤,歌曰: 松柏姜枣。 首乌参归。 药王山上育仙胎。 不再等闲徘徊。 红尘闹热。 无非是是非非。 青松叶10克,侧柏叶10克。 生姜3片,红枣5枚。 何首乌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 老先生说,我把疗心疗身的法药一起编入方歌。 松针乃仙家妙品,朱丹溪讲,侧柏叶乃补阴之要药。 侧柏叶芳香清润,它们能润肾燥,肾得润养,余脏受阴,火热不生,烦恼得消。 老先生笑笑说,当时我用松柏育仙汤调好我自己的身体,这是个修行的方子,打坐修炼不舒服,我用这个也好。 突然间我们想到余老师曾经用一个方子,就四味药,我们称之为安神定志小方。 即首乌藤(夜交藤)30克,合欢皮20克。 生姜5片,大枣5枚。 老师用这个小汤方阵子,治了一个小伙子打坐气岔,双脉不和。 当我们把这个小方子跟老先生讲的时候,老先生不以药物普通简少而忽视。 老人家眼中露出光芒,说,这个处方功夫高啊,这个处方了不起。 这个处方可长期服用,是精气神的平定方,看起来很平常几味药,不是那么简单。 这方能安心神,调营卫,和脾胃,效果好啊,满满地好。 我们从没见过老先生连续点十个赞。 后来才知道老先生不仅赞方子思路,更赞用药简单。 据云霞师姐讲,以前老先生开药很少,常只开四五味药,一两块钱一包。 老先生哈哈笑说,我这样开,医院不要我,药铺不喜欢,自己也会饿肚子。 所以老先生的药,拿到外面抓,外面人一看就知道是刘医生开的。 最奇怪的是一个严重贫血的孩子,比较危险,老先生只给他开一毛七的药,三付好了。 老先生说,我比较喜欢开小方子,药少,可是有些人看不起廉价简单的药,你就要开一些护航药,顾其心也。 至于什么是护航药? 老先生哈哈大笑。 常有父母会问,久病的孩子身虚体弱,易外感怎么办? 在老先生这里,我们学到了一个儿科妙方,平和饮子。 老先生随口拈来,《颅囟经》曰,孩子凡有诸色疾苦,但脸下垂牵,必定死矣。 这死是指非常严重的意思,诸色疾苦,是各类病苦。 老先生一再重点强调“脸下垂牵”这四个字,这是脸颊肌肉失去弹性,少张力,向下垂落的意思。 好像失去营养没活力的枝叶耷拉下来,像这种面部肌肉形态,一般预后不良。 老先生说,一般人年过五十,眼袋才隐隐下垂,眼下形如卧蚕。六七十岁时,面颊肌肉向下垂落,瘦人不容易觉察,肥人明显易见。 这是人体元气不够,被地心引力吸引下去,逐渐衰老的常情。 所以有钱难买老来瘦,腰带长,寿命短,真长寿的人,大都不是胖子。 我们问,这时孩子虚弱,应该如何? 老先生说,治宜急急恢复后天脾胃生机,因为阳明经脉行于面颊,阳明精气衰,气血不上荣,肌肉必下脱,脱肉者,胃气衰败,医必难治。 可以用平和饮子,以图换回。 平和饮子。 (世无神奇之法,只有平和之法,平和之极,乃为神奇) 参苓升甘。 以泉水一盏煎汤。 不是琼浆。 胜过美琼浆。 人参3克,茯苓15克。 升麻3克,炙甘草3克。 孩子幼小,剂量可再减半。 老先生说,这方子比六君子汤活泼一些,妙合孩子生机,不像六君子汤呆板。 老先生讲到,余儿科临症,早年亦非常忽略观面(观察面部肌肉形态,推断病之预后,属望诊精微者,方可觉察)。 后来从病人孩子母亲口述中提示说,我儿子病怎么面肘子(脸颊)都垂落下来了。 老先生一下子悟到《颅囟经》上讲脸下垂牵这句话,开始在临床上用心留意孩子病久病重者,面颊肌肉垂落,轻重不等,屡见不鲜。 老先生说,凭面部肌肉来看用药效果,仅《颅囟经》有此论说,历代中医典籍少见记载。现代中医药大学教材,亦少曾道及,故为医界所忽视也。 白癜风丸价格白癜风丸价格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yy/4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症颈椎疼
- 下一篇文章: 识药丨年纪轻轻就秃健脑大将何首乌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