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定县基本概况及县情版只
2021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有卖 http://m.39.net/pf/a_4784155.html 武定人民热情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武定旅游观光,考察武定的民风民俗,感受金沙江的奔放、狮子山的帝王传说、万松山的神奇,三台山的古朴、水城河的秀美、香水箐的清幽、武定左脚舞的奔放和武定酒歌的回音.....武定,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会让你流连忘返,感慨万千! 武定县名为彝语名称,武是婺之转音,定为甸之谐音;甸是彝语坝子之义,全义为罗婺部居住的坝子。 武定历史上是云贵高原上最早最强大的彝族部落之一—罗婺部的居住之地,早在公元七、八世纪就形成了民族部落,到九世纪初,彝族先民部落酋长就逐步强盛起来,唐宋及元时曾一度“雄冠三十七部”。公元年始,这里的彝族先民罗婺部落逐渐兴起,并做了统治。在云南大理国时,罗婺部扩大了势力和地盘,成为当时东方三十七蛮部之一,称雄一时。元宪宗四年(公元年),统治武定、禄劝一带的罗婺部落归顺元朝,于公元年被授罗婺万户候,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公元年,罗婺部辖区扩大到贵州西部的普安地区,改称北路总管府,年改设武定路,由罗婺厉裔凤氏土司统治。明朝中叶以后,朝廷逐渐改土归流,凤氏土司举兵抗争,成为明朝末年改土归流中举国瞩目的大事而载入明史。公元年,明朝廷正式派流夜,设立武定府,年降武定府为武定直隶州,辖元谋、禄劝二县。年建立武定专区。年武定专区与楚雄专区合并,改属楚雄专区。年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属楚雄州至今。 罗婺部历史真正走进汉文史籍是在宋纯熙年间,大理国王段兴智封阿而为罗婺部部长。此后罗婺脉流渐渐清晰,兴盛于元明,衰竭于清末,余年间或显或隐,时明时暗,在汉文典籍的海洋中时不时泛起一朵朵耀眼的浪花。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罗婺部的历史包容了武定县大半部地方文明史,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历史流源、民族风俗令当代民族学家心驰神往、竞相探访。 武定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云贵高原西侧,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地跨东经°55′至°29′、北纬25°20′至26°11′。地处云南四川两个省,昆明、楚雄、凉山三州市交汇点。东邻禄劝县,南与禄丰县、富民县毗邻,西与元谋县接壤,北与四川会理县隔金沙江相望,是出滇入川的必经之地,素有“省会之藩篱,滇西之右臂”之称。全境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94公里,县域国土面积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地狮山镇,海拔米,距省会昆明60公里,离州府楚雄市公里,西去四川攀枝花市公里。 武定县境地表崎岖,群山连绵。山地、丘陵、谷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相互交错,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7%,坝子及水面占3%,是一个集“山区、民族、宗教、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平均海拔米,地势东西两侧及西南部高,北部低,东南部较开阔。海拔最低点为境内金沙江边的己衣新民大沙地米,最高点为己衣乡白龙会峰米,高低相差米。县城海拔米。海拔在米以上的山峰有36座,乌蒙山余脉从东贯穿全境,组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重叠的地形。立体气候明显。全县长度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条,其中21条属金沙江水系,分别由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境。 武定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武定境内山岭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海拔高低悬殊较大,季风气候明显。由于受地形地势影响,金沙江谷地热量丰富,东部高原、坝区次之,东西部山区气温较低;形成北热、南暖、东西凉的分布格局。呈现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的景象,有“山上飘雪花、山下开桃花、江边收庄稼”的立体气候特点。 气候总特征为: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类型多样;雨热同季,大陆性强。 武定县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金属、非金属矿产种类较多。千山万壑的大山肌体内,孕育着钛、铁、铅、锌、稀土、石棉、木纹石等10多种矿产。其中,已初步探明铁矿储量为2.46亿吨,有“云南小白云鄂博”之称;钛矿储量为万吨,居西南之首;芒硝矿万吨,富甲滇中,木纹石储量达34.8亿立方米,全省少有…… 山中特产甚多,名贵中草药材达中之多,有珠子参、茯苓、何首乌、当归、虫篓、天麻等个国家重点品种。“上山一二里,踩药千百株”就是武定中药材资源丰富的真实写照;武定县野生菌有8目24科65属种,其中鸡枞、干巴菌、松茸、牛干菌、鸡油菌等运销国内外;由于特殊的水土环境滋养,“武定壮鸡”个体高大,毛色艳美,骨酥肉嫩,鲜香可口,早在明朝时就享有盛名,曾跨越千山万水,北上皇宫,作为皇家贡品。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武定鸡为全省优著,明末即驰名全滇”。武定鸡以其体大、肉嫩、骨酥、味鲜而著名,特别是武定鸡之精品——阉母鸡、阉公鸡、乌骨鸡,肉质更加细嫩,味道更加香醇,倍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武定县辖7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狮山镇、高桥镇、猫街镇、插甸镇、白路镇、万德镇、己衣镇、田心乡、发窝乡、环州乡和东坡傣族乡,个村(居)委会、个村(居)民小组。 全县常住人口27.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6万人;非农业人口0.71万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5.36万人,占总人口的55.51%,其中:彝族人口8.76万人,占总人口的31.69%,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7.09%。百人以上少数民族有彝族(人)、傈僳族(人)、苗族(人)、傣族(人)、回族(人)、哈尼族(人)和白族()。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计算)为。 集罗婺文化、佛教文化、帝王文化、土司文化、牡丹文化为一体。 罗婺文化:以彝族文化为主体的罗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璀璨夺目,节庆、歌舞、服饰、祭祀各具特色,绚丽多姿;彝文典籍、彝族毕摩经、彝族“十八月太阳历”、傈僳族“阿考诗经”、“祭祀经”等可圈可点、可据可考;以武定酒歌、罗婺情歌为代表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佛教文化:蜀僧朝宗和“一僧跨三国”的印度高僧指空打造的佛教圣地狮子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历经年,长盛不衰,狮子山成为中、印、韩佛教交流的纽带。 帝王文化:据史书记载,明朝永乐元年“靖难之役”后,建文皇帝朱允炆曾遁隐武定狮子山削发为僧,留下了许多神奇美丽的传说,建文祠阁融佛教建筑和皇宫建筑于一体,全国绝无仅有。 土司文化:土司文化遗存丰富厚重,武定是元明时期威震一方的彝族凤氏土司的昌隆之邦,万德土司、环州土司、慕莲土司等沿袭至解放前。 牡丹文化:牡丹文化冠盖西南,多亩牡丹文化园,9大色系多个品种4万多株牡丹,成为南国一绝。徐霞客、孙髯翁等历代文人墨客在狮子山抒写了多件怀古咏物的吟咏题颂,大大提升了狮子山文化旅游品位。 年在县内田心乡老把村发现石棺墓12座,初步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古墓葬。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就在武定县城南米处的火烧房村,出土了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定名“武定龙”。年以来,在县内发现和出土了较多的文物及古迹。县文化馆和狮山园林管理处藏有清朝制铜磬、童子铜墙铁壁蜡谷、释伽牟尼三世铜像,明朝永乐至宣统年间制造流通的古钱币数枚;大明宣德炉、铜像,以及青铜时代的青铜犁。 狮子山正续寺古建筑群:该寺由蜀僧朝宗和尚始建于元朝武宗至大四年(公元年。后古印度高僧迦叶百传弟子指空禅师在朝宗所建“净士庵”、“文殊阁”、“维摩阁”基础上延建,历时六年,使其金碧交映,丹绚青焕,耀人眼目,狮子山从此香火缭绕,游人不绝。为鼓励后人继承前人业绩,指空禅师将狮子山寺庙群命名为“正续禅寺”。。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避难于此,亲手植“乾坤双桧”、“茶花”等,以及诗词、塑像和神奇美妙的传说。近些年来,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及开发,已成为云南省的重点风景游览胜地之一。 三台山凤家城遗址:系罗婺部凤氏建筑,为屯兵之地(建筑年代不详)。分为内城堡和外城堡。城毁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凤乡造祖之乱。三台山凤家城石刻:在通往凤家城的山道左侧10米高的峭壁上,刻有罗婺部及其后裔的兴衰过程的彝文。年12月21日被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德土司墓:在县境西北部的万德乡有土司墓7座,建造于清乾隆四年(年)。年3月列为楚雄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窝富如山墓:在距县城60公里的发窝乡境内,为清末土豪富如山夫妇合葬墓。有墓碑5块,碑文记述了发窝姓钱地主与万德土司争夺土地权,身亡后招富如山为婿继续打官司的过程。有史料价值。 汉文碑:清咸丰八年(年)立。记载清咸丰年间清庭镇压回族人民的事件,重修凌云桥,云南立武定中学等事件。 白塔(也叫文笔塔):在县城东南的7公里的白塔山顶。据民国资料载:“宋时罗婺部长建”,意在“镇风水”。塔用规则的石块砌成,四方形、实心,共7级,约高15米,塔顶为宝盖式。年2月列为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定地震纪事碑:年10月24日武定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记事碑共3块,立于境内的发窝乡、插甸乡康照村、田心乡鸡街子林,碑文记述了公元年10月24日凌晨6时46分武定境内发生6.5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过程。立碑点为地震中心带和新搬迁点。 狮子山龙头核心景区:狮子山以形似伏卧的雄狮而得名,自西蜀僧朝宗长老年开山建寺,天竺高僧指控禅师年续建至年完成后,开始闻名滇中。景区内有种子植物科属种,被植物学家称为“滇中绿色明珠”。素以“西南第一山”和“中国八小佛教名山”驰誉滇中。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年被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年1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正续禅寺、牡丹园、林海、巉崖四大部分组成,共有86个景点,景观丰富。 水城河观光:水城河系掌鸠河之源头,位于插甸乡水城村委会,距武定县城58公里。流域范围内植被茂密,湖光山色旖旎迷人,由于大自然的天工之作,造就了数道0.5米─20余米不同类型的瀑布。河床两岸巨大而奇特怪异的红砂岩与原生植被交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个亮丽的景点。景区与水城村相连,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前景较好。 己衣大裂谷:该片区距武定县城公里,现有弹石路相通。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景点10余个。长约12公里的大裂谷,最宽处约米,最窄处约6米,裂谷两侧鸡犬相闻,却难以相通,裂谷最深处余米,深不见底,形成了惊险奇特的崖壁奇景。在裂谷最窄处,一块天然巨石横亘其间,成天生桥。 新村湖休闲度假区:新村湖位于狮子山西南、猫街镇境内的猛果河上游,距武定县城38公里。片区面积29平方公里,周围群山环抱,湖面公顷,迤逦10公里。湖周围有千余亩红、黄、白三色马樱花,盛开时如锦绣铺地,蔚为壮观。湖南侧为喀斯特地貌,有钟乳溶洞1个,内有岩溶景点20余个,沿湖周边为彝族聚居。片区共有景点17个,湖光山色、仙人溶洞、千亩马樱花与红彝族风情融为一体。 万德土司遗址片区:该片区距武定县城公里,是武定历史上著名的罗婺土司最后驻地。占地00余平方米的土司大院,以及土司囤兵的大营、土司铜钟、土司墓群等古迹,淀积了余年的罗婺土司文化。修复、开发建设文化古镇潜力较大。[8] 香水箐自助游旅游区:香水箐片区在狮子山南麓的九厂乡境内,距武定县城16公里,片区面积8.4平方公里,是一个狭长的林中深箐,常绿阔叶林密布,植物种类繁多,野花遍地,密林中古树缠藤,流水清澈,两个小湖并列,其间有溶洞一个。片区共有景点13个。 万松山原始森林探秘区:万松山原始森林探秘区位于县城西北的环州乡境内,最高海拔米,公路行程公里,属以云南松为主的林区,总面积4万多亩,其中国有林面积00余亩,集体林面积00余亩。景区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9%。主要植物有云南松(占60%)、华山松(占20%)、阔叶林和灌木林(占20%)。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跨越数百年历史的土司墓群、凉爽的气候是该景区的亮点。景区与武定最大的彝族村-环州村相连,村内李氏土司遗迹依稀尚存,彝族风情浓郁。 关坡云南白药基地观光区:基地位于县城西北的白路乡境内,公路行程56公里,属云南白药集团优质中药材种源繁育基地。基地自年6月建立,至5年底,完成投资4万元,建有实验中心、管理中心、专家接待中心、守护房等,并收集各类中药材种子余种,试验种植40余种,示范种植重楼、草乌、红豆杉等中药材0余亩。 年,武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4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6亿元、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元、元。 6.86万吨、木纹石储量34.8亿立方米;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A级狮子山风景名胜;有重楼等野生名贵中药材,是云南白药重要原料基地,还有明清时期就尊为贡品的武定鸡。 武定被党中央、国务院列为长江经济带唯一一个县级重点建设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攻坚县、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长江中上游森林防护体系建设重点县和昆明重要水源地,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革命老区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重点县、滇中城市群北部增长极和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的联动发展区享受“三统一”政策,被省委确定为“四群”教育示范点和省委组织部实行“挂县包乡驻村联户”打造党建扶贫示范工程联系点,特别是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武定有幸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省州党委主要领导的联系点,为武定争取项目资金、扩大开放、提升人气、凝聚合力、跨越发展带来了机遇。 发展思路与定位是集中力量打造“一极一园三县三基地”: 一极就是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北部增长极,要加快推进武定—滇中新区联动发展、武定—禄丰协同发展、武定—禄劝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 一园就是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后花园,要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网络,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宜居的地理条件。 三县就是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和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重点县。 三基地就是建设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zyswt/7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曝光太谷这些区域将大变样海量效果图首
- 下一篇文章: 民间草药夜交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