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middot初中七年级语
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219/4580495.html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一、基础闯关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攒成(zǎn)斑蝥(máo)缠络(luò)鉴赏(jiàn)高枕而卧(zhěn)B.确凿(záo)倜傥(tìtǎng)收敛(liǎn)系上(jì)人迹罕至(hǎn)C.脑髓(suǐ)蝉蜕(chántuì)菜畦(xí)拗过去(ǎo)人声鼎沸(dǐng)D.秕谷(bǐ)油蛉(líng)宿儒(xiù)狗窦大开(dòu)桑椹(shè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性子很燥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滑稽可笑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来势汹汹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攒成小球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龙门石窟西山北端是龙门石窟研究院,当地人称红石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B.小明随父母到黄山旅游,面对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小明说:“这真是巧夺天工呀!”C.嫦娥三号任务轨道室主任设计师刘勇在我国探月工程任务中精心钻研,持之以恒,成功突破了机械臂运动控制技术。D.东方体育中心人声鼎沸,“万科杯”迎新10千米竞速跑鸣枪起跑,拉开了新一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的序幕。4.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A.比喻 拟人 比喻 比喻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二、巩固训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5.选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6.下面对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C.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D.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7.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请结合文句列举两个例子进行分析。8.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________第二课时一、基础闯关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抨击了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D.“三味书屋”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2.阅读下面句子,选出下列选项中都是名词的一项()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A.故事时候晚间古庙B.长妈妈院子里读书人纳凉C.先前曾经院子讲给D.听到用功我住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四季平安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鸟儿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扭不过来。大娘说,回去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省城工作的女朋友想看看我工作的样子。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将,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⑤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锈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⑩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作者:杨帮立,有删改)4.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杨为大娘做了哪几件事。(4分)5.小说中的大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3分)7.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B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要正确掌握并使用《汉语拼音方案》。A项攒成(zǎn)应为攒成(cuán);C项菜畦(xí)应为菜畦(qí);D项宿儒(xiù)应为宿儒(sù)。故选B。2.BA项,班蝥—斑蝥。性子很燥—性子很躁。C项,绣象—绣像。D项,质扑—质朴。3.B“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4.C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或相似,句意相关的分句构成。拟人把物当人写。比喻要有本体喻体和相似性。二、5(1).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2).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阅读选段,结合关键语句来理解。因为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所以本段文字主要写的是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根据“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知本段文字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6.C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C.此项说法不准确,“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来写静物;“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写动物。7.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是从视觉上写。呜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A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个感官角度来描写百草园中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只需结合具体语句举出两例即可。8.拟人。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从句子内容来看,作者将油蛉、蟋蟀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表现了愉快的心情,更符合儿童心理。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第二课时一、1.B本文是一篇散文。2.A此题考查对词语词性的判断。名词为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所给句子中的名词主要有“长妈妈”“曾经”“我”“故事”“先前”“读书人”“古庙”“晚间”等。掌握了词语词性的定义,就不难区分。3.D仔细阅读课文,不难发现,虽然先生刚开始时对作者严厉,也不高兴作者问课本以外的事,但总体上来讲,作者对先生的看法时恭敬的。4.为大娘生火做饭;陪大娘看病;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给大娘送月饼;给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为大娘贴春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三段记叙的是小杨初到大娘家,搂柴生火、舀水做饭,还和大娘拉起了家常。可概括为:为大娘生火做饭。第四段与第五段中的事件是医院看病,回来后,大娘变得开朗了很多。小杨陪着大家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可概括出两件事:陪大娘看病;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第六段记叙的是八月十五,小杨的女朋友从大城市寄来了两盒月饼,小杨送给了大娘一盒。可概括为:给大娘送月饼。第七段记叙的是元旦前,小杨给大娘买了一个老年手机,并教会了大娘怎样给自己打电话。可概括为:给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第九段记叙的是过年之前,小杨来到大娘家里,给她贴好春联,横批的内容是“四季平安”。可概括为:为大娘贴春联。5.①大娘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她认为拍照会吸小杨阳寿可以看出。②大娘是一个渴望关爱的人,从她等待小杨和认为她“身边少的是人”可以看出。③大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她亲手给小杨绣制新婚礼物可以看出。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四段中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可知大娘是一个善良的人。根据第四段中的“我身边少的是人啊”和第九段中她等小杨前来可知她是一个渴望关爱的人。根据第八段中的“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和末段中的“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一安’“可知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6.比喻,大娘将自己居住的河湾比作一只白天鹅,表达了大娘既渴望小杨出现的迫切心理,又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细读画线句可知,这句话把大娘居住的河湾比作一只巨大的白天鹅。联系第一段“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了大娘渴望小杨出现的迫切心理。白天鹅在天地间煽动翅膀,象征着大娘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7.示例一: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小杨帮扶大娘;写大娘是为了衬托小杨的工作卓有成效;写小杨的扶贫工作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示例二:我认为主人公是大娘,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大娘接受帮扶后的前后变化;写小杨的帮扶是为了衬托大娘被帮扶后的变化;大娘的前后变化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示例三: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和大娘,文章对小杨与大娘所着笔墨相当,写小杨所做的工作与大娘前后的变化共同体现了扶贫工作的成效,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本题考查小说主人公判断。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认为小杨的主人公。因为文本的主要事件是小杨帮扶大娘,照顾大娘的生活,带她去看病等。大娘在小杨的帮扶下,不仅看好了病,而且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她的转变从侧面衬托了小杨工作的卓有成效。通过小杨这一形象,表现了文章主旨:对扶贫工作的肯定,对扶贫干部的赞美。可以认为大娘是主人公。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大娘得到小杨帮扶前后不同的生活态度形成了对比。通过大娘的变化,体现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现了文章主旨:对扶贫工作的肯定。也可以认为两人同是主人公。理由综合以上分析表述即可。本文通过写小杨帮扶一位孤寡大娘取得显著成效的故事,肯定了国家的扶贫工作,也表现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祝福。10.《再塑生命的人》一、基础闯关。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 搓捻(niē) 涨红(zhàng) 感概万分(kǎi)B.惭槐(kuì)栖息(xī)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C.譬如(pì)迁徙(xǐ)企盼(qǐ)落英缤纷(bīn)D.穿梭(sōu)煎熬(áo)冥思(míng)不可明状(míng)2.选择下列词语中的至少三个,进行联词组段。要求围绕课文主题“爱”。企盼争执激荡美不胜收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事条理清晰。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导由浅入深,海伦对世界的认识也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B.莎莉文老师用打比方的方式让海伦领悟到了“水”的含义。C.莎莉文老师是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D.标题用“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1.CA项“捻”应读“niǎn”,“感概万分”应写作“感慨万分”;B项“惭槐”应写作“惭愧”,“栖”应读作“qī”;D项“梭”应读作“suō”,“不可明状”应写作“不可名状”。2.示例:爱,是远行处殷殷的企盼,是重逢时激荡的心潮,是争执中毅然的退让……爱与被爱,都是人生中美不胜收的风景。3.B二、拓展延伸难忘的八个字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②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裂唇好受点。我越来越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③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最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④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______),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⑤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最后一个测验。每一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说“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⑥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到老师的话了。⑦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⑧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选文有删改)1.文中括号处应选填的词语是()A.失灵B.失聪C.失常D.失调2.破折号的常见用法有以下几种。试说说文中“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这句话是属于哪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D.表示意思的递进。3.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伦纳德夫人形象?()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E.肖像描写4.“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八个字给“我”带来了,驱除了“我”心中,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心情。5.“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句话没有放在第⑦段“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之后,而放在文章末尾,这样安排好在哪儿?A.照应开头B.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C.卒章点题D.照应题目参考答案:1.B2.A3.C4.比喻;温暖和希望;自卑的阴影;喜悦(高兴)(后三格大意对即可)5.A11.《论语》十二章一、基础闯关(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名,字,时期人,是我国著名的、、,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三)通假字(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语(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六)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二、课时达标(一)理解性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拓展延伸(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3.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参考答案一、基础训练(一)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2.丘;仲尼;春秋;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圣人”;“孔孟”(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悦。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间常常加“有”字(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五)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六)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二、课时达标(一)按要求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6.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7.时间犹如流水一般消逝,日夜不停。三、拓展延伸1.D2.(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2)、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3.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4.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一、背诵古诗,默写填空。1.李白《峨眉山月歌》中不仅写出月照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2.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达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的诗句是:。二、下列各选项,与诗的内容与理解不相符的一项是A.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湖南外出闯荡,创作的一首赞美家乡山水的诗。全诗以“山”“月”为背景,构勒出一幅“千里长江行旅图”。B.第一句诗中句末缀入一个“秋”字,画龙点睛,将没有生命的赋予生命活力;第二句诗中的“入”“流”,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第四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中,“思”“下”均为动词,“渝州”是名词。D.诗中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对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隶书篆书楷书行书B.篆书隶书楷书行书C.楷书隶书行书草书D.行书隶书楷书草书参考答案:一、1.影入平羌江水流;2.思君不见下渝州二、A三、B《江南逢李龟年》按要求默写。(1)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的诗句是:,。(4)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这句诗是:,。(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1)崔九堂前几度闻(2)落花时节又逢君(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B.第二句中的“月如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描绘出边塞环境寒冷、凄清的特点。C.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情于景,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D.全诗将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前三句写景,末句写情抒心中所感。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如何理解“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1.D2.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3.“尽”的本意是“全,都”,诗人用一个“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立盼望的时间之长;同时也写出了征人们不尽的乡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这首诗写了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此刻诗人身处军旅途中,这些都做不到。B.“无人送酒来”一句写在战乱中无人来送酒助兴也暗寓诗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C.诗人发现故园的菊花虽然没有主人欣赏,但依然不负秋阻,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D.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3.“强欲登高去”一句中,“强”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必感情?请要分析。1.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2.C3.一个“强”字,是不愿意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4.表达了诗人对故园长安的思念,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积累运用1.班会主持人文文写完了开场白,和浩浩展开讨论。请你补全对话。感觉仅是一shà时,小学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诀别了亲密无间的小学同窗,我们迎来了充满挑战的初中生活。此刻,我们静坐在教室,已是崭新的班集体。我们班有着绅士的男生、duānzhuāng的女生,还有一群可爱的老师。现在我们的心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所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进入新的征程,我们需要拧成一股绳。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敞开心扉,了解彼此。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班会活动吧。文文:浩浩,我写完了班会的开场白,麻烦帮我修改一下呗。浩浩:(笑)好的呐,我们讨论一下。这里的“shà”应该这样写“(1)”,“duānzhuāng”应该这样写“(2)”。文文:(恍然大悟)哦,好!浩浩:我觉得“诀别”用词不当,这里可以改成“(3)”。文文:(拍拍脑袋)哎呀!你可真厉害!浩浩,“有着”和“着落”这两个词语中的“着”字我一直不晓得怎么念,你知道吗?浩浩:“有着”中念“(4)”;“着落”中的念“(5)”。文文:好的!我感觉这段发言稿文采不够,你觉得哪里可以引用名言名句?浩浩:我觉得一开始可以引用《论语》中的句子“(6),”来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其实我觉得你的开场写得挺好的,你看,“我们需要拧成一股绳”还运用了“(7)”的修辞,很形象啊。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D.我国童书出版要向高质量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的原因是因为国内原创作品不足、结构单一。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答应可爱俯视(都是动词)B.科学的理论,跨越历史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超越时代激发信仰的力量。(“跨越”与“超越”是同义词)C.第11届“薪火相传”活动于年6月5日在杭州正式启动,本届活动以“寻找红色基因传承者”为主题。(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默写。(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雍也》)(2)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3)《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思乡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大主题。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既表达思乡,又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同情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征人”思乡的情绪。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哈尔滨市木兰县教育局捐赠万元,引起了广泛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zyswt/9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集下
- 下一篇文章: 绝世药经秘验方,尤其是第二章和第四章,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