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本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或进行性变化,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

本病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之范畴。其病名最早见于华佗的《中藏经》。基本病机是肝脾失调,气滞痰凝。从经脉循行看,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侧,足少阴肾经、任脉行乳内侧,冲脉散胸中。所以本病病在胃经,涉及肝、脾、肾及冲任二脉。

首先,我们谈一下四海。《灵枢》在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下,认为自然界有东西南北四海,人也有四海。《灵枢·海论第三十三》中提到:“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并且四海都有与体表相通的穴位,所以针灸与四海相通的穴位就可以调节四海,治疗四海的病症了。

(注:人迎(ST9)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针刺人迎穴时应避开颈动脉,针刺要求较高,手法不熟练者应谨慎使用。

用人迎治乳腺增生病也是根据四海理论。“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出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膻中即胸部,其相通的腧穴后面在大椎上下,前面在人迎。所以针灸人迎就可以治疗胸部的所有病症。位于大椎旁的定喘穴可以治疗肺病的喘咳,就是因为有通调气海的作用。

乳房在足阳明胃经循行线上,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灵枢·卫气第五十二》有这样一句话:“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可见三阴三阳这六经的“标”和“本”是多么重要。

什么是“标”、“本”呢?本,指草木的根,如《吕氏春秋·先已》:“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标,指树梢,如《庄子·天地》:“上如标枝,民如野鹿。”这是《灵枢》将人体的十二经脉以树为比喻,本穴好比树根,标穴好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树冠。本穴和标穴是经脉脉气汇聚的地方,对经脉脉气有较强的调整作用。十二经脉皆有标本,“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人迎穴就是足阳明胃经之标穴。

总之,人迎穴恰在人体的咽喉要道,脾经、心经、肾经、肝经、任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等均与之相连或相通。同时,人迎为足阳明之标,又是阳明之流注之所,并且又为足阳明、少阳之会穴,因而刺之除可调节胃经之气外,尚可调节少阳胆经的功能,对肝(胆)、脾(胃)功能的调节恰恰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面。

从西医学来看,使人迎穴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人迎穴深部的交感神经干、颈交感神经节、外侧的迷走神经及甲状腺等。通过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及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等发挥作用。同时,人迎穴周围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丰富的动、静脉及淋巴组织也对人迎穴的作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疾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变象万千,对于每一个临床医生来说,都可以见到一些闻所未闻的“怪证”,吾师主张临“怪”不乱。仍然运用常规方法去进行辨证施治,大多能揭其寒热虚实之底蕴,制订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无论多怪的病证,其内在病理机制,总不外失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发生盈、虚、通、滞的异常改变。有诸内,必形诸外,一切怪诞病证,也都背离不了这种事物内外统一的基本规律。

因此,其矛盾本质也必然通过形、色、舌、脉表现于外。只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认真检查,以严密的逻辑思维深人分析,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则去指导用药,便能诊断无误,辨证准确,治疗有效。

最忌讳的是以“怪”应“怪”!因为盲目使用“怪招”,最容易使自己的思维混乱,“怪招”本身也最易脱离甚至背离中医理法,轻则延误治疗时机,扰乱其他续治医生的视听,重则雪上加霜,火上浇油,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所以明代医学家张介宾谆谆说: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盖天下之病。变态服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活法最多,对证则一。故凡治病之道,必确知为寒,则竞散其寒,确知为热,一拔其本,诸证尽除矣。故《内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是以凡诊病者,必须先探病本,然后用药,若见有未的,宁为稍待,再加详察。可谓慎之又慎!这对于今天诊治怪证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病案讨论

魏某,男,30岁。年10月18日,以腹痛发则不可忍,前来吾师处就诊。

自述:腹痛数年,十数日一发,发无定时,发作时腹中绞痛难忍,欲撕咬异物以助忍耐。一次病发时偶见家中木柜上有古钱一枚,急抓取放入口中,尽力咬嚼,不意铜钱立被咬碎。伴随铜钱嚼碎,腹痛亦渐渐绶解。此后便四处收集铜钱,随身携带,以备腹痛发作时急需。也曾多方求医问药,但医皆不识为何病何证?无从措手。有以行气止痛药治之者,不效。言毕从衣袋中掏出一小纸包,展示为碎铜钱屑,谓为当天上午所咬碎。时吾师正带学生实习,在场学生无不惊为异闻。

问诊:痛作欲死,痛止如常人,痛作可咬碎铜钱,痛止无力咬破;

望诊:形体壮盛,舌红苔黄;

切诊:六脉弦滑。

诊断:腹痛。

辨证:火郁肝经。

治法:泻火解郁。

方药: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5g、枳实10g、黄芩15g、法半夏15g、白芍30g、上大枣15g、生姜10g、大黄10g、甘草10g。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后,腹泻10余次,此后原历年所苦之腹痛未再复发。

讨论

[1]

患者发病前后如常人且病程短暂,发作突然,可知本病的发生既非外邪相侵,亦非器质受损;发病前后皆无力咬破铜钱,唯病发时力倍于常,可知其非体质特异,而系咬肌高度紧张所致。参合舌、脉,可知其为痉挛性疼痛无疑。此证病位虽在胃肠,而病机实关乎肝。肝主身之筋膜,五脏之道皆由肝系筋膜构成,肝木克土而成腹痛,当是本病基本病机,以大柴胡汤泻其郁火则病根自除。

[2]

本案确属怪异之证,初看似无证可辨,细审则真情难遁,且真情就在痛发可以嚼铜嚼铜可以止痛这一怪症之中。其人体壮脉弦,舌红苔黄,正是肝胆郁热之征,郁积日久,不得发越则暴张横逆,侮脾克土,骤攻肠胃,欲夺路以求伸达,肠胃受攻调节不及,发为腹中绞痛。剧力咬铜,则火势转为能量得以耗散,故病痛随愈。可见嚼铜怪症正是我们探求病机本质的重要突破口。

[3]

咬铜虽能暂缓火热之势,但不能拔其火势之根,故蓄积数日,其势又成,其症又发。大柴胡汤以柴胡、生姜发越郁积之气,黄芩、大黄、法半夏、积实泻热下气,釜底抽薪,拔其火势之根,使郁火上下分消以治其本;白芍、甘草、大枣柔肝缓急,解肠道痉挛以治其标。其火热郁结病机逐得以从根本上消除,病无再发之理。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很有说服力。

[4]

本案反映了针对五脏经隧挛急施治的特点,也印证了先生在其所著《中医治法与方剂》中所提出的“解痉”这一治疗大法,确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价值。

[5]

提出五脏经隧均由肝系筋膜构成,无论何脏经隧挛急都宜从肝施治,与《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疗原则,加甘草即是这一理论的其体运用。

傅青主生化汤,为去瘀生新之剂,治产后瘀血停滞,小腹疼痛,具有良好的功效。

是方在傅氏《产后编》所载原方为:

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是方以当归补血润燥,川芎行血中之气,桃仁活血化瘀,炮姜温经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黄酒、童便为引,亦取其活血行瘀之义。

值得指出的是,是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用,和方中各药用量有很大关系。

方中所用五药,当归一味超过四药的总和数,可见本方是以补虚为主,行瘀为佐,符合产后虚中夹实的病机。

程钟龄《医学心悟》产后将护法中也载有生化汤一方,与傅氏原方比较,去甘草,而易之为益母草,各药分量亦有所改动:当归三钱,黑姜五分,川芎一钱五分,益母草一钱,桃仁七粒(炒研)但当归用量仍居诸药之首,不失原有方意。

临床治病,除辨证要精细、用药要恰当外,对于药物的用量也不可忽视,因为它关系着全方所起的作用。

生化汤之重用当归,和当归补血汤之因血生于气,补血先当益气,而重用黄芪,五倍于当归,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又如厚朴三物汤和小承气汤,虽所用三药相同,所治之症也都为大便秘结,但厚朴三物汤以治腹中胀满为主,故厚朴之量比大黄多一倍;小承气汤以治大便硬结为主,故厚朴之量比大黄小一半。

从上可见,一方之中,各药用量的轻重,对于治疗疾病时所起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切勿予以忽视。

引起头发脱落的原因众多,其治疗方法也是丰富多彩,归纳要点,概分为内治、外治与针刺三大类十五法。

内治法

一、凉血生发法

适用于血热生风所致脱发,患者多系年轻体壮,血气方刚,头部烘热,突然出现头发呈圆形脱发,方选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化裁。

二、通窍活血法

适用于血瘀毛窍,新血不能养发的脱发病患者,通常伴有头痛、夜多噩梦;头部某一处无意时发现斑块脱发,重时还会出现眉毛、腋毛和阴毛的脱落等,方选通窍活血汤加石菖蒲、远志。

三、祛湿健发法

适用于湿热上壅,腐蚀发根的湿性脂溢性脱发,主症为头顶区域头发均匀性稀少,潮湿,甚至彼此粘连,橘黄色鳞屑亦多等。

方选祛湿健发汤(白术、泽泻、猪苓、萆薢、车前子、川芎、赤石脂、白鲜皮、桑椹子、干地黄、熟地黄、首乌藤)。

四、气血并补法

适用于病后或产后,气血骤虚的脱发症。这类脱发为渐进性加重,范围由小而大,严重时还会出现眉毛等的脱落。方选十全大补汤加何首乌、阿胶。

五、滋补肝肾法

适用于中老年脱发,特点是头发花白、焦枯、脱落,三者同时并存,病情时轻时重。

方选还少丹(熟地、山药、牛膝、枸杞、山萸肉、茯苓、杜仲、远志、五味子、楮实子、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石菖蒲)。

六、补阳摄阴法

适用于素有失精病史的脱发患者,主症有头发焦黄、稀少,头发大片脱落,伴有头晕目眩,男性龟头冰冷,女性梦交等。

方选桂枝龙骨牡蛎汤加金樱子、黄精、桑椹子、补骨脂。

七、补精固发法

适用于房事劳损,脑髓空竭所致脱发,这类病者的头发,胡须黄悴或斑白脱落,肢软乏力,不任劳作等。方选地仙丹(远志、茯苓、熟地黄、干地黄、地骨皮、麦冬、巨胜子)。

八、舒肝解郁法

适用于情志抑郁、多愁善感之类的脱发,在两鬓处头发早白、脱落,日益蔓延加重,进而出现眉脱。方选逍遥散加麦冬、五味子、代赭石。

外治法

一、搽药生发法

这类药多由白酒浸泡中药,过滤取汁,备用,每日涂1~2次。

方选香芎发酒(川椒、白芷、川芎、蔓荆子、附子、零陵香各7.5g,白酒~ml,浸泡7~10天)。

二、洗药护发法

大凡用疏通经络的药物,水煎取药液,供洗头发之用,常有洁发、祛脂、止痒、护发等功效。选方海艾汤(海艾、菊花、薄荷、防风、藁本、藿香、甘松、蔓荆子、荆芥穗)等。

针刺法

一、阎氏三针生发法

取百会、头维、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的中点)为主穴。

头发油腻配上星;两鬓脱发配率谷;失眠配神门、安眠(合谷与三间连线中点)。

手法:虚者补之,实者泻之,1~2天针剌1次。

二、围刺生发法

脱发区皮肤常规消毒后,用32~35号毫针,呈15度角度斜刺入发区四周,留针30分钟,其间捻转3~5次,2天针刺1次。

三、头针生发法

选用双侧足运区、感觉区上3/5,1~2日针刺1次。

四、梅花针生发法

脱发区皮肤常规消毒后,取梅花针从外向同心圆方式,轻巧而均匀地叩刺,直至皮肤轻微发红或者少许渗血为止,2日叩刺1次。

五、垂针生发法

在损害处皮肤常规消毒,取2寸毫针,轻巧点刺皮下,针柄下垂,每间隔2厘米刺入1根毫针,留针30分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swtgy/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