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湿系列方赵老重视湿邪为患,他说:“善治湿者,当能治皮肤病之半。”由此可见湿邪在皮肤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治湿之难。

1、加减龙胆泻肝汤(一号)方药组成:

龙胆草青连翘干生地

车前子淡黄芩生栀子

粉丹皮生甘草苦木通

泽泻

功用:泄肝胆火,清利湿热。

主治: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急性及亚急性(湿疡)、传染性样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2、加减除湿胃苓汤方药组成:

苍术炒枳壳陈皮

滑石炒白术猪苓

厚朴炒黄柏泽泻

赤苓炙甘草

功用: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慢性及亚急性(湿疡)、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白疕)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3、健脾除湿汤:

生薏苡仁生扁豆山药

芡实枳壳萆薢

黄柏白术茯苓

大豆黄卷

功用:健脾除湿利水。

主治:慢性渗出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慢性足癣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

4、疏风除湿汤:

芥穗防风蝉衣

生薏仁芥穗车前子

生枳壳防风车前草

生白术蝉衣生黄柏

菊花

功用:散风消肿,清热除湿。

主治:血管神经性水肿(唇风),颜面部过敏性皮炎,颜面风肿,过敏性阴囊水肿初期(阴囊风肿)。

5、除湿解毒汤:

白鲜皮五钱大豆黄卷四钱生薏仁四钱

土茯苓四钱山栀子二钱丹皮三钱

金银花五钱连翘四钱地丁三钱

木通二钱滑石块五钱生甘草二钱

功用:除湿利水,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6、除湿止痒汤(二号)组成:

白藓皮30克、地肤子15克、炒苡米15克、干生地15克、茯苓皮l5克、苦参9克、

白术10克、陈皮9克、焦槟榔9克。

功用:健脾除湿止痒。

适应:亚急性或慢性、皮肤瘙痒症、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7、多皮饮:

地骨皮三钱五加皮三钱桑白皮五钱

干姜皮二钱大腹皮三钱白鲜皮五钱

粉丹皮三钱赤苓皮五钱冬瓜皮五钱

扁豆皮五钱川槿皮三钱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8、全虫方:

全虫皂刺猪牙皂角

刺蒺藜槐花威灵仙

苦参白鲜皮黄柏

功用:息风止痒,除湿解毒。

主治:慢性,慢性阴囊,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搔痒性皮肤病。服此方时禁食荤腥海味、辛辣动风的食物,孕妇慎用,儿童与老年人酌情减量。

9、搜风除湿汤:

全虫蜈蚣海风藤

川槿皮炒黄柏炒白术

炒薏苡仁枳壳白鲜皮

威灵仙

功用:搜内外风,除湿止痒。

主治:慢性,慢性顽固性神经性皮炎,年久而致色素暗淡沉着及皮肤粗糙而显著搔痒感的皮肤搔痒症,皮肤淀粉样变有明显痒感者,结节性痒疹。

二、银屑病系列方

1、凉血五花汤:

红花鸡冠花凌霄花

玫瑰花野菊花

功用:凉血活血,疏风解毒。

主治:盘状红斑狼疮初期、玫瑰糠疹、多形性红斑及一切红斑性皮肤病初期。偏于上半身或全身散在分布者。

2.、凉血五根汤:

白茅根瓜蒌根茜草根

紫草根板蓝根

功用:凉血活血,解毒化斑。

主治:多形性红斑、丹毒初起、紫癜、结节性红斑及一切红斑类皮肤病的初期,偏于下肢者。

3.、凉血活血汤:

生槐花30克、紫草根15克、赤芍15克、

白茅根30克、生地30克、丹参15克、

鸡血藤30克

功用:清热凉血活血。

适应:银屑病(血热型)、急性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多形性红斑等。

4、养血解毒汤:

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土茯苓30克、

生地15克、山药15克、威灵仙15克、

蜂房15克

功用:养血润肤,除湿解毒。

适应:银屑病(血燥型)、神经性皮炎、慢性、扁平苔癣等。

5、健脾润肤汤:

党参10克、云苓10克、苍白术各10克,

当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

鸡血藤15克,赤白芍各10克,陈皮6克

功用: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适应:慢性及一切慢性肥厚角化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等。

6、当归饮子:

当归15克、生地12克、白芍9克、

川芎9克、何首乌15克、荆芥6克、

防风6克、刺蒺藜12克、黄芪12克、

甘草9克

功用: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适应:慢性荨麻疹、玫瑰糠疹,银屑病、慢性、皮肤瘙痒症等。对于老年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效果尤著。

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7、养血润肤饮:

生地三钱熟地三钱当归三钱

黄芪三钱天冬二钱麦冬二钱

桃仁二钱红花二钱花粉三钱

黄芩二钱升麻一钱

功用: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主治:牛皮癣静止期(血燥型白疕风),慢性搔痒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

注意事项:药后禁食腥荤、鱼、虾、螃蟹或酸、辣椒、姜等刺激性饮食。

来源:《外科证治》

8、地黄饮子加减:

生地五钱熟地三钱何首乌四钱

黑玄参三钱当归三钱刺蒺藜四钱

粉丹皮三钱红花一钱白僵蚕三钱

生甘草二钱

功用:养血润肤,消风止痒。

主治:牛皮癣(血燥性白疕),皮肤搔痒症(瘾疹),慢性(顽湿),阴囊(肾囊风)。

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9、活血散瘀汤(白疕三号)

苏木赤白芍草红花

桃仁鬼箭羽三棱

莪术木香陈皮

功用:活血散瘀定痛。

主治:浅层静脉炎,皮下瘀血(隔血症)及跌扑损伤,瘀血胀痛。

10、润肤丸:

桃仁一两红花一两熟地一两

全归一两五钱防风一两防己一两

粉丹皮一两五钱川芎一两五钱独活一两全归一两五钱羌活二两生地二两

白鲜皮二两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用:活血润肤,散风止痒。

主治:牛皮癣(白疕风),鱼鳞癣(蛇皮癣),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毛发红糠疹,脂溢性,皲裂性(鹅掌风)。

11、银乐丸:

当归15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

首乌藤30克、丹皮15克、大青叶30克、

二芍各15克、三棱9克、白花蛇舌草30克

莪术9克、土茯苓30克、蜂房15克、

白藓皮30克、苦参15克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用:解毒润肤,活血化瘀。

适应:银屑病、以及其他角化肥厚性皮肤病。

12、土槐饮:

土茯苓一两生槐花一两生甘草三钱

功用:除湿清热解毒。

主治:亚急性,慢性,植物日光性皮炎,牛皮癣。

13、加减除湿胃苓汤:

苍术二钱厚朴二钱陈皮三钱

滑石四钱炒白术四钱猪苓四钱

炒黄柏四钱炒枳壳三钱泽泻三钱

赤芩四钱炙甘草三钱

功用: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处方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14、除湿丸:

威灵仙一两猪苓一两栀仁一两

黄芩一两黄连一两连翘一两

归尾一两泽泻一两紫草一两五钱

茜草根一两五钱赤苓皮一两五钱

白鲜皮二两粉丹皮一两干生地二两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用:清热凉血,除湿利水,祛风止痒。主治:急性(风湿疡),牛皮癣(白疕风),婴儿(胎癫),单纯糠疹(面游风),多形红斑(血风疮)等。

15、白疕丸:

苍术二两白附子二两桂枝二两

当归二两西秦艽二两草乌二两

追地风二两千年健二两威灵仙二两

川芎二两钩藤二两菟丝子二两

川牛膝二两何首乌二两川乌二两

知母二两栀子二两红花二两

白花蛇一两苦参四两刺蒺藜四两

防风四两小胡麻四两苍耳子四两

黄柏四两桃仁四两紫草四两

全虫四两丹皮四两荆芥六两

白鲜皮六两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用:祛风攻毒,除湿止痒。

主治:牛皮癣(白疕风),神经性皮炎(顽癣),慢性(顽湿疡)。

16、紫云风丸:

何首乌四两五加皮一两五钱僵蚕一两五钱

苦参一两五钱当归一两五钱全蝎一两五钱

牛蒡子一两羌活一两独活一两

白芷一两细辛一两生地黄一两

汉防己一两黄连一两白芍一两

蝉蜕一两防风一两荆芥一两

苍术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用:疏风止痒,祛湿润燥。

主治:神经性皮炎(顽癣),慢性(顽湿疡),牛皮癣(白疕风),皮肤搔痒症(瘾疹)。

17、苍耳膏:

鲜苍耳全草一味洗净5公斤

将苍耳全草加水40公斤煮汁三小时去渣,浓缩成膏,每克苍耳草药液浓缩成90克,再加入等量蜂蜜,混匀贮存备用。

功用:驱风、除湿。

适应:、银屑病、荨麻疹、急慢性等。

加味龙胆泻肝汤妙治皮肤病

皮肤病的治疗对中医来说,不是那么好对付,如无好的方子更是屡治屡败。我临床多年深有体会,故一直在寻找良方,功夫不负若心人,经过筛选大量的治皮肤的方子,最终定位于马有度先生的“加味龙胆泻肝汤”,临床验证屡用屡验,最后成为我囊中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方子之一。此方我除了严守本方外,又在其中加了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夜交藤几味药效果更好。

主方:龙胆草12g栀子12g当归12g木通12g泽泻12g柴胡15g黄芩15g生地黄24g紫草皮30g白鲜皮30g连翘30g车前草30g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服。主治:湿热内蕴外兼风热的多种痒疹,诸如湿疹、药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男女外阴湿疹、全身无名瘙痒、溃疡等等。多年以来,我在龙胆泻肝汤中加入白鲜皮、紫草皮、连翘,作为基础方,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外兼风热的多种痒疹,屡用屡验。治疗风疹块属热者,我最初循常规按风热相搏于血分论治,选用疏风、清热、凉血方药,虽有疗效,但并不满意;后来改用本方,疗效明显提高,不仅对初起者效佳,即使是反复发作之顽固病例亦有良效。曾治孙某,风团反复发作3个月不愈。就诊时见全身多处风团,述其又热又痒,夜间尤剧,难以入眠,舌质淡红而苔薄白,脉弦而稍数。辨证为湿热内蕴、风团外发。处方:龙胆草、栀子、当归、木通、泽泻各12g,柴胡、黄芩各15g,生地黄24g,紫草皮,白鲜皮、连翘、车前草各30g,甘草10g。服3剂其症大减,6剂即愈,随访未再复发。用本方治疗湿疹、药疹、带状疱疹,亦有较好疗效。特别是用于治疗男女外阴湿疹、瘙痒、溃疡诸疾,疗效更佳。曾治徐姓女,患外阴湿疹半年不愈,瘙痒而痛,黄带甚多,并感腰痛,其证显属湿热兼风为患,予本方主之。除内服外,又嘱其用药渣加花椒10粒煎汤外洗,3剂后,诸症均减。守方10剂而愈。又治王某,阴囊反复溃疡6年,复发加剧月余,瘙痒灼痛,舌红苔黄,脉弦。此为内蕴湿热与湿热相搏,而湿性重浊,热郁为毒,发为溃疡,经久不愈。治宜清利湿热,佐以解毒。予本方,以黄柏易黄芩,加苦参20g。服3剂,痒痛大减,黄苔退去,舌质转为淡红,惟阴囊溃疡尚无明显变化。药既奏效,原方再进,为加强局部疗效,又嘱其用药渣煎汤坐盆,每日2次。如此内外兼治1周,诸症平复。以后偶发,见证均轻,仍以前法治之,三日即效。各种皮疹瘙痒,只要病机以湿热为主,或兼风、兼毒用本方,奏效多捷。因而想到,临床常见的无疹瘙痒,如有湿热内蕴的病机,运用本方也可能有效,于是试用于临床,果然奏效。周某,皮肤如常,但瘙痒难忍,入夜最甚,难以成寐,西医皮肤科诊为瘙痒症,历时3月,诸药无效。查其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辨证为湿热瘙痒,因兼腹胀,于本方中加入广木香12g,仅服3剂,瘙痒顿止,1月后随访,痒未再发。又治程某,病程月余,夜晚全身瘙痒甚剧,皮肤觉热,并有口干苦、尿黄热、大便结等湿热见证。遂予本方加生首乌20g,3剂症减,6剂痒止。再一例为老年周姓妇女,全身发痒历时9月,遇热更甚,瘙痒难熬近日剧;查其舌质暗红,苔黄厚,脉弦。考虑此例除湿热内蕴之外,尚有血热血瘀,故以本方加赤芍15g、丹皮12g,并配合使用水牛角片,每次8片,日服3次。服药3天瘙痒有减,继服3天而瘙痒大减,再服3天瘙痒即止,未再复发。皮肤发疹瘙痒,甚或溃烂疼痛,固然多由外邪侵袭所致,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说,“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但内因也不可忽视,上述皮肤病症的发病,多是内外合邪的结果。究其病机,属于火热者居多,正如《内经》所说:“诸痛痒疮,皆属于火。”而内外之火,又往往兼湿,因此湿疹瘙痒多以湿热为患,固不待言;其他瘙痒性斑疹,也多为风热而兼湿;即使是无疹瘙痒,湿热内蕴也是常见病机。针对湿热这一病机,使用清利湿热之龙胆泻肝汤,可以收到一定退疹止痒的效果。然而,龙胆泻肝汤毕竟缺乏擅治皮肤病症的专药,且该方凉血解毒之力不足,且无祛风止痒之功,所以退疹止痒之功效尚不满意。有鉴于此,我特加入治疗皮肤痒疹的专药白鲜皮,取其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又加入长于凉血解毒、活血通经的紫草皮,以及擅长清热解毒、消退斑疹的连翘,这样一来,本方不仅长于清利湿热,又可凉血解毒,且能祛风止痒,乃成退疹止痒之妙方,姑且名曰加味龙胆泻肝汤。(《感悟中医》----马有度)古道瘦马体悟:皮肤病的治疗对中医来说,也是一个顽症,不是那么好对付,如无好的方子更是屡治屡败。我临床多年深有体会,故一直在寻找良方,功夫不负若心人,经过筛选大量的治皮肤的方子,最终定位于马有度先生的加味龙胆泻肝汤,临床验证屡用屡验,最后成为我囊中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方子之一。此方我除了严守本方外,又在其中加了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夜交藤几味药效果更好。举例示之:曾治一位男性患者,65岁,一名老退伍军人,全身瘙痒长达近十年,治了无数中西医,都未能治愈,十分痛苦,经人介绍找到我,请求中医治疗。刻诊:身上无斑无疹,白天黑夜就是一个痒,有时痒起来抓挠的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查舌微红苔薄腻,口中晨起微苦,脉浮滑微数,性格着急,饮食尚可,爱喝烈酒,阴囊潮湿,大便微溏。辨为湿热蕴结,风热郁表。先予中成药,防风通圣丸一周量,复诊,稍有小效,但不明显。余问能否喝汤药,答之,效果怎么样?我说先吃几付再说,于是处方:加味龙胆泻肝汤加地肤子30g、蛇床子30g、苦参10g、夜交藤50g,五剂,水煎服,日三次。再诊,一见面就说你开的药太苦了,我一笑问之,身上还痒么?他说好多了,这是几年最轻松的时候了。药再苦,我也要喝,这比痒好忍受多了。我乐了,效不更方,提笔又开出七剂,喝完近十年瘙痒症痊愈。(古道瘦马医案)临床上,我用加味龙胆泻肝汤经常治疗湿热型荨麻疹、玖瑰糠疹及各种无名痒疹和瘙痒症,可以说只要对症百分之百有效。文源:马有度《感悟中医》、“古道瘦马”王幸福编辑。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后语:希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zyswt/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