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野菊花
程少为预约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921/8231879.html01药用部位 菊科植物野菊的头状花序,或以叶、全草入药。 02别名苦薏、野山菊、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03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铺散,分枝或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茎枝被稀疏的毛,上部花序枝上的毛稍多。基生叶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叶卵形或长卵形、椭圆状卵形,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边缘有浅锯齿。两面被稀疏短柔毛,或下面的毛稍多。基部截形或稍心形。头状花序小,直径1.5~2.5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长椭圆形,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长10~13毫米,顶端全缘或2~3齿。瘦果。 04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滨海盐渍地、田边及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05采收加工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06药材性状类球形,直径0.3~1厘米,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中层苞片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右残留的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07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心经、肝经。 08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09临床应用用量9~15克,内服治疗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10药理研究具有降压、调节血流动力学和抗心肌缺血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抑制血小板凝结;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金黄色葡萄菌血浆凝固酶形成。煎剂体外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作用,全草抑菌作用强于花,鲜品强于干品,加热则效果降低,挥发油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注射液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浸膏对不麻醉大鼠、麻醉猫和麻醉犬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毒性:浸膏水溶液的致死量是其有效量的9倍,全草制剂的毒性大于花的提取物,慢性给药并无蓄积中毒现象。小鼠静脉注射LDso为10.47克/千克。 11化学成分含野菊花内酯、野菊花醇、野菊花三醇、野菊花酮等。挥发油中以含氧萜及倍半萜为主,是野菊花散发奇特香气的成分。 12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13配伍药方1、治疔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岭南草药志》) 2、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证脓肿:野菊花48克,蒲公英48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30克,石斛30克。水煎。每日3次分服。(《本草推陈》) 3、治急性乳腺炎: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煎服;另用鲜野菊叶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4、治毒蛇咬伤:野菊花15~30克。水煎代茶饮。(《浙江药用植物志》) 5、治感冒:野菊花、金银花、紫花地丁各9~15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6、预防流行性感冒:野菊花30克,水煎服;或野菊花30克,鱼腥草30克,金银花藤3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年) 7、治风热目赤肿痛:野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千里光15克,桑叶9克,甘草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8、治肾炎:野菊花、金钱草、车前草各3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上古针灸刺血健康疗法》平台无关,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文章精选?每天学一味中药——蒲黄 ?每天学一味中药——鹿茸 ?每天学一味中药——大青叶 ?每天学一味中药——大血藤 ?每天学一味中药——首乌藤 ?每天学一味中药——秦皮 ?每天学一味中药——没药 ?每天学一味中药——乳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杜仲 黄皮棉纸雷火灸 三年陈艾手工卷制 (知艾者福善艾者寿薪火相传) 岐黄名媛艾灸百科:?4.0x20cm,15:1三年陈艾叶制绒,品质保障支/箱,黄皮棉纸卷正品艾条,加红花、姜粉,产地:河南·南阳 艾条购买方式: 1,点击“阅读原文”,进商城直接下单订购; 2,客服咨询订购; 3,收到订单后,当日即可发单。 上古针灸刺血健康疗法 长按左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wutenga.com/zyswt/6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中药蜂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